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送手沖咖啡 女大生溫暖流浪者

范馨文的行李箱打開就是一個咖啡吧台,分享溫暖給街頭流浪者。
(記者劉婉君攝)

范馨文的行李箱打開就是一個咖啡吧台,分享溫暖給街頭流浪者。 (記者劉婉君攝)

2017/03/12 06:00

送出逾百杯 走過台北、中壢、台南等地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為流浪者沖一杯名叫溫暖的咖啡!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系三年級學生范馨文,將行李箱改造成咖啡吧台,發起「喝我咖啡」行動,拖著行李箱到台南、台北火車站、地下道、台南公園、台北龍山寺等地,免費沖咖啡給街頭的流浪者喝,去年十二月迄今,已送出超過一百杯。

范馨文一句「我可以為你沖咖啡嗎?」送出的不只是一杯咖啡,還有一份問候、陪伴,也是一段有溫度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在范馨文大一時出車禍接受脊椎手術,因神經受損、無法行走,害怕自己再也不能走路,卻又不敢告訴家人,而感到沮喪、擔憂又孤單,當時表哥的一杯手沖咖啡,讓她發現「原來咖啡可以不只是咖啡,還能這麼溫暖。」讓她立誓只要能走出醫院,也要為他人沖一杯有溫度的咖啡。

經過半年的復健,再花兩年多學習手沖咖啡,去年十月,她展開行李箱吧台的藝術改造,十二月展開「喝我咖啡」行動,足跡到過台南火車站、地下道、台南公園、台北火車站、台北龍山寺、中壢中山公園,旅程中,別人提著行李返鄉,她拖的則是行動咖啡吧台。

在木質的吧台上,可以看到每一次行動留下的痕跡,一個個簽名,代表的是一杯杯成功送出的咖啡,還有流浪者以圖畫答謝,檯面上還有不易注意到的小凹痕,每一個都是一次拒絕。

老師、同學贊助 范馨文當「信差」分享故事

范馨文說,「喝我咖啡」是待用咖啡的另一種形式轉換,她以訪客的方式,在為流浪者沖咖啡時,有時流浪者會幫忙磨咖啡豆,彼此聊天、分享故事,成為朋友,也因為行李箱吧台很醒目,「很多人覺得我很奇怪,就會回頭多看一眼」,希望讓更多人關注到流浪者。

她也會將遇到的故事,在「喝我咖啡」粉絲專頁上分享,許多老師、同學及學長姊知道後,贊助咖啡豆或送暖暖包,用不同的方式參與,成就了「待用咖啡」,「我只是傳送、傳達溫暖的信差。」

她說,雖然看起來自己是送咖啡給流浪者喝,但收穫其實更多,因為她聽到很多人生故事,學習到真實生活不同的面向,「因為想做,所以就做了,未來也會繼續做下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