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18-23 ℃

移除困難 學者建議控制棲地

嘉義縣水上鄉捕捉到的綠鬣蜥,長度動輒超過1.5公尺。(資料照/記者林宜樟攝)

嘉義縣水上鄉捕捉到的綠鬣蜥,長度動輒超過1.5公尺。(資料照/記者林宜樟攝)

2017/02/07 06:00

記者林宜樟/專題報導

綠鬣蜥在嘉義縣水上鄉等地繁衍,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許富雄認為,目前綠鬣蜥已能在野外自行繁殖,很難成功移除,未來重點要放在控制牠們的棲息區域,避免繼續擴大。

許富雄說,綠鬣蜥喜愛棲息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以構樹為主食,八掌溪沿岸有水及植物,環境適合生長;近年來因被人類棄養,逐漸聚集在該區域繁殖。

台灣本土最長的長尾南蜥不過三十多公分,綠鬣蜥動輒超過一‧五公尺,在台灣並無天敵;牠幼時以昆蟲為主食,長大後則是吃蔬果,對當地生態有何影響?學界尚在研究,但已確定會對人類居住環境造成干擾。

許富雄表示,世界各國成功移除外來種的案例極少,台灣的綠鬣蜥移除的黃金時機恐怕已過,現在重點是飼主、寵物店業者別再棄養,有關單位積極移除綠鬣蜥並監控繁殖區域,避免擴大。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綠化保育科長石蕙菱說,縣府去年向林務局爭取補助「嘉義縣生物多樣性及入侵種管理計畫-移除外來入侵種(沙氏變色蜥、綠鬣蜥)」,移除獎勵金共九十萬元,共移除一百三十一隻綠鬣蜥,所收購的綠鬣蜥若死亡則進行銷毀,活體部分供學術研究,已研擬「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入侵種管理計畫」,提高收購價格,今年會再向林務局爭取補助及監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