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武陵綠隧懷舊 故事牆憶開發「榮」景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將昔日的「福利社」,改裝為榮民伯伯故事牆。(記者王秀亭攝)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將昔日的「福利社」,改裝為榮民伯伯故事牆。(記者王秀亭攝)

2017/02/06 06:00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鹿野武陵綠色隧道原本是榮民居住、開發之地,隨著榮民凋零,昔日榮景不再,近年來在永安社區發展協會打造下,以二六二六市集再度聚集人潮,「不能忘記這塊土地曾經發生的事。」該協會在原本被榮民稱為「福利社」的雜貨店,設置榮民伯伯故事牆,記錄過往,也希望這面故事牆成為拾回昔日熱鬧的起點。

當年福利社 記錄榮民伯伯故事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中勳表示,武陵綠色隧道原本是台九省道,早期由一群榮民在此開發農場,最盛時期住了兩百八十位榮民,許多人在此成家立業,由榮民宋金福經營的「福利社」,前方廣場成為附近居民工作之餘,聚會聊天的地方,因省道截彎取直,加上榮民逐漸凋零,這條舊省道逐漸被人遺忘,也因此保留了早期省道風貌。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進行農村再生,二六二六市集重新喚起民眾對武陵綠色隧道的認識,廖中勳說,市集將民眾拉進了這條綠色隧道,應該讓人了解它的過往,而宋金福的「福利社」是關鍵位置,其家屬同意提供原「福利社」空間進行老舊空間改造,在農委會農村再生計畫補助下,幾十年老房子搖身變成榮民伯伯故事牆。

廖中勳表示,目前這面牆僅簡單陳述榮民來此開發的過程,改造期間,高齡九十三歲的宋金福也持續關心,看到自己與好友年輕時的照片陳列在牆上,態度也轉為支持,未來還要繼續延伸榮民開發的精神,讓武陵綠色隧道回復昔日的熱鬧景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