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學校設性別友善廁所 「需家長同意」

教育局擬在北市公立高中職推行性別友善廁所,男生、女生都可使用。(記者梁珮綺攝)
〔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北市府推性別友善廁所,由台北市教育局編列明年度預算,一間廁所約斥資五萬元,讓各校選擇是否改建廁所,目前已有卅二所學校設置;不過,市議會教育委員會第一召集人、國民黨市議員吳世正昨天審查預算下但書,往後學校設置性別友善廁所,需經家長同意,全案待市議會三讀。
作家:安全感竟要別人同意
但跨性別作家吳馨恩說:「我的性別認同不是被教育出來的!」「為什麼上廁所的安全感,還要別人家長同意?」廁所其實不只是基於生理差異設計,而是人的歸屬感;若繼續劃分男女友善廁所,恐重演葉永鋕事件,小男孩因性別氣質不同,在廁所遭霸凌。
吳世正:爭議不要帶進學校
吳世正還說:「這種爭議性的東西,等到比較塵埃落定後再說,不要單方面用行政權強力推動。」「社會上爭議帶到學校裡去,兩派抗議來、抗議去,學校還有安寧嗎?」
談到性平教育,吳世正也說,很多家長覺得變成性教育、同志教育,給老師的手冊還是要篩選一下,那些教材都是給老師、成人看的,教的內容真的斟酌一下,家長有時覺得太露骨、鼓吹性教育、很早有性行為。教育局長曾燦金回應,學校要不要教多元成家,要慎重考量,教師會討論實施策略;吳世正仍擔心,不希望把社會爭議帶進學校。
不過,民進黨市議員王閔生說,教育部二○○八年編列《認識同志》、《我們可以這樣認識性別》、《性別好好》專書,是提供老師知識,不是教師手冊,因為老師可能自己無法教育自己,這是專家編定的書,當時沒有引起爭議,如今社會同性婚姻議題再起,很多人會移花接木,將三本書的內容剪接成性教育,教育局應好好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