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水尾、內厝掩埋場變公園 9月完工
中壢區水尾掩埋場辦理簡易公園改善工程,轉型市民新綠地的面貌。(記者李容萍攝)
逾二千一百坪空間 供里民休憩
〔記者李容萍/中壢報導〕昔日曾引爆垃圾大戰的中壢區水尾、內厝掩埋場,紛爭平息後於八十六年、七十年封閉復育,市議會議長邱奕勝多次傳達地方希望闢建成公園的心聲,市府環保局今年四月發包進行簡易公園工程,讓老舊掩埋場轉型成為市民新綠地,預計九月完工,將有逾二千一百坪的空間讓周邊里民休憩。
邱奕勝昨天與副市長游建華前往視察工程進度,看到昔日原是垃圾衛生掩埋場的「厝邊」能成功「變身」,少了垃圾場的臭氣沖天,也沒有復育期的雜樹、雜草叢生,陪同的里民們滿是感慨和感動,對於未來使用公園設施充滿期待,相信能提升生活品質,也期待附近的地價、房價能跟著升值。
市府環保局長沈志修指出,靠近國道一號的水尾垃圾掩埋場,佔地二.六八公頃,於七十八年啟用、八十六年九月封閉復育,是狹長型地形,居高且緊鄰新街溪;靠近高鐵南路的內厝垃圾掩埋場,佔地一.五八公頃,於六十年啟用、七十年封閉復育,屬於三角形地形,地勢平坦。
兩座公園均種櫻花 盼成櫻花林
兩座簡易公園都設有人行步道、廣場空間與草地空間,場區景觀美化跟著升級,除了種植灌木增添綠意,也都種植櫻花,內厝種植八重櫻,水尾種植富士櫻,未來市民不必出國也能在公園欣賞美麗的櫻花林。
地方人士表示,桃園從七十一年間起陸續爆發垃圾問題,當時各鄉鎮市發生連串的垃圾大戰,其中以八十六年五月爆發的中壢垃圾大戰最為嚴重,長達一個多月垃圾無處可倒,街道上到處都堆滿了垃圾,蚊蟲蒼蠅漫天飛舞,垃圾袋流出的污水四處蔓延,經當時縣府強力介入才恢復清運。
當時擔任桃園縣長的前副總統呂秀蓮為了徹底解決垃圾問題,有了興建桃園南區焚化爐的規劃,其後焚化爐完成運轉,從此再無垃圾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