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究發現︰服用氟奎諾酮 易釀主動脈剝離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李建璋表示,服用氟奎諾酮可能提高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風險。(記者林惠琴攝)
兩個月內服用3天以上 風險高2倍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醫界常用於膀胱炎、尿道炎等發炎症狀的第一線抗生素用藥「氟奎諾酮」(Fluoroquinolone),竟然隱藏死亡風險!台大醫院研究發現,民眾若在兩個月內服用三天以上,就容易導致致死率很高的主動脈剝離、出現主動脈瘤更是未服用者的兩倍,此為全球首次發現,已刊登在今年十一月的國際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致命抗生素 每年約有80萬人服用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李建璋表示,氟奎諾酮為處方用藥,臨床使用已超過廿年,普遍用於肺炎,及泌尿道、皮膚與軟組織感染等病症,例如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或毛囊炎、蜂窩性組織炎等,相較於盤尼西林一天服用三次,氟奎諾酮一天只要吃一次,就能對抗諸多細菌,因此成為醫院普遍使用的第一線抗生素用藥,國內近十年用量成長一倍,估計一年約有八十萬人以上服用。
李建璋指出,氟奎諾酮的藥理機轉會影響膠原蛋白的形成,臨床陸續出現服用患者發生肌腱發炎,甚至阿基里斯肌腱斷裂的情況,因此二○○八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相關藥品仿單要加註警語,由於主動脈也是人體富含膠原蛋白的結締組織,因此經由健保資料庫探討服藥者是否可能出現恐致命的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等病變。
李建璋強調,研究從一九九九年至二○一一年的健保資料庫隨機抽樣百萬人口,再從中挑出一四七七位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患者,回溯用藥紀錄發現,在兩個月內服用氟奎諾酮三天以上,罹患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的機率是未服用者的兩倍,雖然可能涉及患者本身有危險因子,但從數據來看,可能與藥物使用相關,不容輕忽。
李建璋說,主動脈剝離或主動脈瘤若未做緊急手術,患者死亡率達六成,但卻是罕見的心血管疾病,每一百萬名國人約僅一百至兩百名個案,換算下來,開立氟奎諾酮處方每六六六八次至七七○四次,才會增加一名患者,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盛望徽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天生缺乏膠原蛋白患者,例如「埃勒斯-當洛二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必須告訴醫師相關病史,評估是否改用其他抗生素藥物;服用氟奎諾酮後,若出現胸痛、血壓異常等,可儘速回診評估是否須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