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性侵被害人身分 民眾揭露也會觸法

    2015/11/06 06:00

    〔記者林良昇/台北報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明定,媒體不得報導性侵害被害人身分,但僅限制媒體,未規範一般民眾;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昨初審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正草案」,未來民眾也受限制,「任何人」都不得在網路上或以其他方式揭露性侵害被害人身分、或其他足資識別身分之 資訊,違反者可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國民黨立委潘維剛質詢指出,近期有性侵害被害人的個資遭網友放上網路,進一步在媒體上傳播,導致被害人無法承受壓力而尋短。過去沒有想到流通便捷的新科技有這麼大的殺傷力,今後對性侵害被害人的保護應要與時俱進。

    此外,為了建立性別平等的司法環境,修正草案也新增條文,未來性侵害犯罪之被告或其辯護人,於審判中對被害人有任何性別歧視之陳述與舉止,法官應予即時制止。

    潘維剛說,有很多性侵案在法庭上詰問時,常會遇到被告或其辯護人對被害人的性別歧視事件,甚至還有律師說撿屍是「夜店文化」,多數法官卻沒有制止這種陳述,造成被害人的二度傷害。草案因此明訂審判中若出現這種情況時,法官應予即時制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