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9-23 ℃

4000噸水肥 每天竄流全台

2006/05/08 06:00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根據估計,我國每日水肥清運量超過五千噸,但全國卻只有五座水肥處理廠,處理量為七百噸,換句話說,每天有四千多噸的水肥去向不明,連環保署也無法掌握,推測可能交給農民施肥,或被偷倒在排水溝、河川與海洋,不僅污染環境,甚至危害人體健康。

在國外,水肥進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後,透過管線直接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但我國下水道普及率只有十四%,而且七成以上集中在台北市,沒有污水下水道的縣市,則以化糞池先貯存再清理。

未定期清水肥 無法可罰

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公寓大廈等住宅,必須一年清理一次水肥;但環保署官員坦承,由於大多數水肥無處可去,至今不敢訂出罰則、強制要求清理。僅台北市要求十樓以上的建築,或機關、學校、辦公大樓必須一年清理一次,否則處一千二百元到六千元的罰鍰。

事實上,目前只有台北市與台中市、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有水肥處理廠,其他縣市水肥根本無法處理,甚至有八個縣市連丙級水肥清運業者都沒有。

至於過去農民習慣以水肥做為農作物肥料,但依照「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各縣市必須向環保署申請核准才能使用,現在卻僅台南縣、嘉義市與彰化縣申請,而其他縣市農友使用水肥澆菜屬違法,過去就曾發生農民因此被罰的案例。

環署搞不清楚清運量

官員說,雖然目前合法的水肥清運業者有二百七十九家,但「連處理設施都沒有,如何要求業者申報」,環保署連水肥基本清運量都無法掌握,有鑑於此,去年才委託工研院進行推算。工研院以五個有水肥處理廠的縣市清運量,進而估算全國定期水肥清運為每日五千三百六十噸,未定期清理為一千六百噸左右。

不過,環保署認為工研院的數據過於高估,每日清運量應為一千九百公噸,至於未定期清運者則無法估計。如以環保署自估的數據來看,每天也有上千噸的水肥去向不明。

環保署強調,在沒有水肥處理廠的縣市,該署研擬替代方案,包括協調工業區污水處理廠處理,或進入掩埋場附設的滲出水處理廠,也計畫在八個縣市興建的垃圾滲出水廠增設水肥處理設施。環保署會在明年底前,要求各縣市把水肥去處說清楚。


八縣市 沒丙級合格業者

〔記者/綜合報導〕我國不僅水肥處理設施嚴重缺乏,部分縣市的合法清運業者也不足,包括台北縣、高雄縣等八縣市連一家丙級合法業者都沒有,而台南縣、嘉義縣等四縣市只有二家丙級業者,非法業者亂倒水肥成為公開的的秘密。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環保機關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楊慶熙表示,依照規定,只有取得環保署的水肥清運許可執照者,水肥才能進入處理廠處理。雖然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甲級、一般事業廢棄物的乙級業者,部分也領有水肥清運許可,但實際清運時,幾乎都是資格較為寬鬆、領有丙級執照的業者。

合法化後生意掉一半

屏東一家經營二十餘年、傳了兩代的業者估計,當地非法經營的至少是合法業者的四倍之多,他們在暗夜偷倒水肥到水溝、河邊、海邊,甚至給檳榔或是椰子樹施肥,這早就不是新聞。

不過合法的業者卻要想破頭找處理方式,清運價格根本無法跟非法業者競爭,他二年前申請合法化,生意掉了至少一半以上,他感慨地說:「早就知道不要合法化。」

業者怨環署踢皮球

另外,一家中部業者則批評環保署:「如果有處理廠,業者不去,是業者的錯,但根本沒有處理廠讓業者處理,政府反倒還要業者自己想辦法,自行去找合法的去處,簡直難如登天。」政府不負責任,把問題踢給業者,實在是「官逼民反」。

設處理廠只聞樓梯響

業者抱怨,過去垃圾太多,環保署蓋焚化爐來解決,結果焚化爐太多,垃圾還不夠燒,但一直以來,水肥處理有大漏洞,卻沒有看到環保署解決問題,幾年下來,每次都聽說要興建處理設施,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且現在過渡階段,也沒有提出配套措施,業者即便想好好處理水肥,卻無所適從。

台北縣政府環保局副局長楊志宏指出,目前北縣約有十五家丙級以上的業者可處理水肥,每月可處理的水肥量約一萬噸,足可滿足民間需求。高縣環保局長王茂松表示,高雄縣境都會區處理水肥,大多依賴高雄市的合法業者處理,未來縣內將會有三座污水處理廠,兼營水肥處理項目,解決民眾的需求。


學者看法/病菌藉水散播 民眾健康堪虞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水肥亂倒,不僅污染水體,學者認為,糞便中的微生物、病菌等,如果透過水媒傳染到人體,也會影響身體健康。事實上,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水體中有腸病毒,但污染來源卻不明,是否與水肥污染河川有關,還需要環保單位進一步瞭解。

水肥污染量高出數十倍

台大環工所教授曾四恭說,水肥的污染比一般家庭污水的污染量還高出數十倍,家庭污水的生化需氧量(BOD)為每公升一百毫克、化學需氧量(COD)為二百到三百毫克,但水肥的BOD、COD至少有數千毫克,耗氧量驚人,如未經處理就排到河川中,不僅影響河川生態,還會進一步影響水質。

東海大學環科系教授謝錦松表示,水肥亂排,除了有臭味、造成蚊蟲、蟑螂、老鼠滋生,進而影響生活環境,最嚴重的還是糞便中有大腸桿菌等微生物與致病菌,透過水媒散播疾病。至於有研究發現水體中有腸病毒,是否與水肥亂倒有關,專家則認為有此風險,但應進一步調查,才能瞭解因果關係。

曾四恭強調,國外的水肥都是進入下水道系統處理,但我國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卻相當低,主要是地方的公共工程喜歡做民眾「看得見」的部分,至於藏在地下的下水道工程,民眾無法直接感受,政府不會將其列入優先項目,以至於近年來下水道建設每年只以一個百分點成長。

先改善掩埋場滲水處理

他認為,在下水道工程普及率無法期待下,興建水肥處理廠恐引起民眾抗爭,倒不如改善目前的掩埋場滲出水處理設施,才比較可行。他呼籲環保署應該趕快加緊腳步,解決水肥問題,否則水肥任意棄置,如此與落後國家行徑一樣。


新聞幕後/環署鴕鳥心態 成違規幫兇

記者鍾麗華/特稿

環保署成立明年就滿二十年,令人驚訝的是,過去十餘年來,連水肥清運量都無法掌握,流向也不明。而台北縣、高雄縣等人口眾多的大縣,連合法清運業者都嚴重不足,大多數民眾只能委託非法清運,環保機關不思解決之道,等於助長水肥亂倒的違法亂象。

過去農業社會有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隨著工商業社會興起,農地減少,水肥的需求量降低,加上環保署擔心再利用造成的環境衛生問題,要求做為肥料之用必須經過申請。在無法再利用的情況下,水肥去處成為一大難題。

其實這個問題,環保署不是沒有注意到,也因為「自知理虧」,不敢要求地方積極稽查非法業者、清查水肥流向、甚至要求合法業者申報每月處理量。雖然去年該署提出水肥妥善處理方案,但整個計畫卻慢如牛步,竟然還要求「明年底」之前,各縣市才必須把水肥去處說明清楚,這樣的行政效率令人不敢恭維。

政府施政,總是「一次教訓、學一次乖」,沒有爆發大事件就不會列為施政重點。就像過去因為有垃圾大戰,才有焚化爐興建政策,沒想到一蓋卻蓋過了頭,造成焚化爐太多,沒有垃圾可燒,資源未有效配置的結果,反倒讓該處理的水肥無處可去。

環保署曾委託學者研究,在進自來水廠的原水(即做為飲用水的河川)中發現腸病毒,本報去年底報導後,環保署僅表示飲用安全無虞,事隔半年,對於污染來源也不聞不問。

萬一真的因為水肥亂倒造成飲用水污染,甚至爆發疫情,屆時誰要負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