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55路口改善 反增逾4成事故
![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台灣大道與東大路口改善後事故數增幅逾九十五%。(陳俞融提供) 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台灣大道與東大路口改善後事故數增幅逾九十五%。(陳俞融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2/10/168.jpg)
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台灣大道與東大路口改善後事故數增幅逾九十五%。(陳俞融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中市致力改善行人地獄等交通污名,推動易肇事路口改善,但市議員陳俞融指出,台中市二○二二年到二○二三年改善五十五處易肇事路口,卻有四成三的路口事故數竟自二三九件大幅上升至三百九十件,台灣大道與東大路口事故增幅更逾九十五%,「越改越不安全」;市府交通局指出,會持續檢討改善。
存在號誌時相、標線劃設等問題
陳俞融說,台中市政府在二○二二年到二○二三年間共改善五十五處易肇事路口,但其中有廿四處路口的傷亡事故數不降反升,事故數從二三九件上升至三百九十件,增幅高達六十三%;其中位於台灣大道與東大路口的易肇事路口改善後,事故數竟從廿二件暴增至四十三件,增幅達九十五%,顯示部分改善措施未達預期效果。
另外,陳俞融指出,五十五處改善路口也有六處行人事故數不減反增,其中文心路與興安路口的行人事故從三件增加至五件,相關數據均顯示改善工程未能真正保障行人及安全,「越改越不安全」。
陳俞融質疑,部分路口事故率上升的路口普遍存在號誌時相、標線劃設、車流分流等問題,市府未進行完整的交通工程評估就施工,未能保障行人及用路人安全,她建議市府應啟動專案體檢,針對事故上升的路口,重新評估交通工程設計的適切性,並提出改善時程,交通安全不能淪為表面工程,更不能用「已改善」的空泛說法搪塞。
交通局:適時調整交管、加強宣導
交通局指出,各路口的交通特性會隨著車流變化、道路環境、用路習慣及肇事原因等因素持續改變,以去年九月完工的南區復興路一段、樹義路及北區五權路、育才北路等改善工程為例,事故率下降各達八十%及八十六%;分析之前五十五處易肇事路口交通改善後部份路口肇事率增的原因,多與用路人觀念有關,將持續檢視各路口交通狀況,適時調整交通管制及加強宣導等方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