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6口抗旱井通水 84公頃農田受益

農田水利署副署長林國華(左二)、立委劉建國(中)等人,共同啟用抗旱井。(記者鄭旭凱攝)
斥資2800萬元 改善灌區水井 解決旱季無水灌溉 造成農損問題
〔記者鄭旭凱/雲林報導〕二○二一年及二○二三年因為颱風未過境台灣等因素,各地水庫蓄水量瀕瀕告急,因為乾旱造成嚴重農損。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二○二三年起在雲林、嘉義設置六口緊急抗旱井,昨天舉行完工通水典禮;另還有十口抗旱井也陸續動工。水利署官員表示,未來在水源不足時抗旱井可望發揮作用,讓農民免於無水灌溉之苦。
2023年旱災 古坑咖啡收成大減9成
二○二一年旱災導致雲林縣包括古坑、斗南、斗六、林內及大埤等地種植的竹筍落葉枯死;二○二三年的旱災除了竹筍以外,連古坑鄉所產知名的咖啡收成也大減九成,農民損失慘重。
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啟動抗旱井設置,昨天雲、嘉地區一起啟用六座抗旱井,包括大埤鄉兩座,其餘斗南鎮、斗六市、古坑鄉及嘉義縣大林鎮等各一座,啟用典禮在大埤鄉舉行,包括農田水利署副署長兼雲林管理處處長林國華、立委劉建國、雲林縣議員張庭綺等人與會。
可補充斗六大圳通水前 灌溉水源
劉建國表示,台灣以農立國,農民若沒水灌溉將是國安問題,雲林縣近年來面臨嚴峻的旱象,農民生計受影響,為解決缺水問題,水利署雲林管理處二○二三年通過對灌區內的地下水井進行改善,總工程費二千八百萬元,受益面積八十四公頃,可改善當地農民的灌溉條件,讓農民能安心耕作。
林國華表示,由於斗六大圳於每年的五月十五日才開始通水,所以斗六、斗南灌區一期作並未供給地面水,必須高度仰賴地下水源補充灌溉,抗旱井將在水源不足時提供農民灌溉水源,也呼籲農民配合公告,在指定期間內取水灌溉,以確保水資源的永續利用。
另10口井陸續動工 工期約一年
劉建國表示,雲林另有十口抗旱井的鑿井補助也已經到位,總經費五千七百萬元,近日已陸續動工,預定一年左右完工,屆時將能為更多農民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