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專家:全面禁用 恐適得其反

新竹市育賢國中養「機」場營業中,學校統一訂做手機保管的櫃子,學生到學校後就可依班級將手機放進櫃內集中保管。(記者洪美秀攝)

新竹市育賢國中養「機」場營業中,學校統一訂做手機保管的櫃子,學生到學校後就可依班級將手機放進櫃內集中保管。(記者洪美秀攝)

2025/01/05 05:30

分階段實施、設置過渡期 引入心理輔導資源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教育部擬要求學校統一保管學生手機,非緊急或學習需求一律禁用,專家肯定立意良善,但全面禁用手機恐適得其反,政策推行應「慢慢來」,建議採分階段實施、設置過渡期,並引入心理輔導資源,協助學生和家長理解政策初衷,好政策要用對方法推行。

近兩成學生因手機與家人衝突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認為,手機已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自我控制力來避免影響日常生活,過度使用手機確實會對學生的健康、學習造成負面影響,根據研究,約有十%到廿%的學生因手機使用而與家人發生衝突,尤其是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衝突會逐漸變得頻繁和激烈。

醫師:遵循相同規範 避免比較

葉啟斌指出,教育部的措施有助於協助家長管控孩子的手機使用,特別是在學校學生都遵循相同規範,這樣可以避免學生之間的比較心態,避免因為家庭間規定不同而產生不滿。

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醫師林博指出,北歐國家已推行收手機的類似政策,確實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專注度,並保護眼睛視力免受手機長時間使用的傷害。不過他也提醒,許多學生對網路社群平台如TikTok、Threads等依賴,突然全面禁用手機可能引發焦慮,「○與一」的做法過於極端,反而可能導致學生下課後更加沉迷手機,反效果更大。

林博強調,手機不只是娛樂工具,還能幫助學生查詢學習資料、管理時間,過度禁用可能會剝奪他們發展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另外也要考量特殊需求學生,如情緒障礙或學習困難的孩子,也可能需要手機來協助上課。

林博認為,手機成癮往往和心理或家庭問題有關,可能因課堂無趣、家庭壓力過大或遭受同儕霸凌等,若不解決根本問題,恐轉向其他成癮行為。他建議,政策應分階段實施,可從低年級開始,並設置過渡期,更重要的是,引入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等專家,協助學生理解並適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