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頂百香果新技術 農藥減量6成
埔里鎮是全國百香果最大產區,產業發展逾四十年。 (記者佟振國攝)
推動IPM 用天然資材防治病蟲害 平均每公頃也節省1萬元成本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南投縣埔里鎮是全國百香果最大產地,但農藥殘留問題衍生食安疑慮,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結合大坪頂果農推動百香果IPM(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策略)技術,以天然資材防治病蟲害,有效降低化學合成農藥用量達六十%多,盼獲更多果農支持配合,洗刷百香果農藥殘留率高污名。
曾連2年為農藥殘留率最高水果
百香果營養價值豐富,酸甜口感更獲消費者喜愛,埔里鎮百香果產業發展逾四十年,栽種面積達六百四十公頃,占全國九百五十五公頃的六十七%,有「百香果故鄉」美譽,由於近十年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導致病蟲害加劇,農民加強噴藥防治,卻又衍生農藥殘留問題,甚至連二年成為農藥殘留率最高水果引起食安疑慮。
農試所、農民 獲永續善農獎
為洗刷農藥殘留污名,農業試驗所二○二○年成立「百香果IPM(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策略)技術輔導團」,結合大坪頂五位果農游山桂、劉育瑞、洪順德、陳銘和、張佳宏率先推動IPM,示範面積十四公頃,先確保源頭種苗安全無毒,再以非化學農藥等資材進行病蟲害防治,有效降低化學合成農藥用量達六十%,平均每公頃能節省一萬元成本,農試所、農民的用心去年也獲永續善農獎。
農試所昨於大坪頂舉行成果發表,今年又增加十七位果農響應,總計推動IPM的面積為十七.八公頃,由農試所所長林學詩授旗誓師,宣示未來以生產無農藥殘留的安全果品為終極目標,雖僅占埔里百香果栽種面積不到三%,但廿二位農民未來都是推動IPM的種子教師。
22位果農加入 將成種子教師
農試所植病理組副研究員林金枝指出,埔里大坪頂地區發展百香果產業逾四十年,產區大與從業人口多,病蟲害也長期在大環境中循環孳生,雖是全國最大產區,但相較新興的南部栽種區,埔里已算是栽種艱困區,需要更多農民攜手合作投入IPM,才能大幅減少病蟲害,讓農藥減量發揮更大效果。
百香果IPM須兼顧多個層面,從源頭即須培育安全無污染的種苗。(記者佟振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