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加嚴PM2.5 環團籲比照世衛第4期標準/催生出更多污染防制措施及設備 促進產業轉型改善空污
環境部日前預告空氣品質標準,加嚴PM2.5(細懸浮微粒)等多項污染物濃度標準。不過,環團及學者皆認為修正後空品標準仍過於寬鬆。圖為台北市環保局在關渡平原及社子島區域設置空氣品質感測器。(資料照,北市環保局提供)
〔記者陳嘉怡、林惠琴/台北報導〕環境部根據國衛院的本土空污與健康實證研究,並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於日前預告空氣品質標準,加嚴PM2.5(細懸浮微粒)等多項污染物濃度標準。不過,環團及學者皆認為修正後空品標準仍過於寬鬆,建議比照世衛組織「全球空氣品質指南」第四期標準加嚴,如此才能催生出更多污染防制措施及設備,促進產業轉型也改善空污問題。
新標準9月上路 AQI同步調整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根穆說明,環境部參考國衛院實證研究與各國管制做法,於四月底預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將PM2.5年平均值由現行十五加嚴為十二微克/立方公尺,並同步加嚴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濃度標準。
加嚴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皆已達世界衛生組織最嚴標準;PM10及PM2.5較日韓、香港及中國嚴格;二氧化氮及臭氧則與日韓相當。新標準預計九月上路,屆時空氣品質指標(AQI)標準也會調整。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台灣地狹人稠,很多民眾就住在空污嚴重區域,環境部應完全站在防制空品角度訂定最嚴格標準,以催生出更多污染防制措施及設備,促進產業轉型也改善空污問題,但其卻說空品新標準有考量防制成本與經濟效益,「似乎過於體貼,連經濟部該做的事都想好了」。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認為,過去四年台灣PM2.5無大幅度下降,正是因為能做的管制措施都做了,法規加嚴已成為改善空品的必要條件,但此次環境部的空氣品質標準草案過於寬鬆,應比照世衛組織「全球空氣品質指南」第四期標準,PM2.5的年平均值加嚴至十微克/立方公尺;PM10的年平均值加嚴至二○微克/立方公尺,而非四○微克/立方公尺。
學者:日均值標準也應加嚴
莊秉潔也指出,此次PM2.5僅修正年均值,日均值標準未加嚴,然而日均值標準才是要求燃煤電廠、鋼鐵業在空品不良時強制降載減排的重要依據,否則地方政府只會加強洗掃街、加強稽查來改善空品,但效果遠不如工廠直接降載減排。
此外,宜蘭、彰化至台南一帶的重金屬砷濃度都非常高,正好是全台死亡率及呼吸道疾病最高的地方,環境部也應根據歐盟標準,增訂致癌重金屬鉛鎘汞砷、有機化合物苯等有害空氣污染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