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雉媽媽」李文珍 續夫遺願護生態
夏季漂亮的水雉。(官田水雉園區提供)
記者楊金城/專題報導
迎接水雉繁殖季,台南官田水雉教育園區開始忙碌,對園區主任李文珍來說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年。
廿四年前,水雉園區成立時,園區內只有十二隻水雉,經過復育努力,現在繁殖季時,園區鳥況非常熱鬧,全台南市水雉在去年底鳥調時,達到二八八二隻新紀錄,顯示水雉族群穩定成長。
帶領志工為水雉除三害、清池
在整理水雉棲地時,李文珍總是有條不紊帶領工作人員、學生志工在園區八公頃多的復育池內,為水雉「除三害」泰國鱧、土虱、福壽螺,清池移除巴拉草、荷花、白花水龍等不適合的水生植物後,再栽種菱角苗,在太陽底下打造水雉「洞房」的工作,其實不輕鬆,即使成了泥人,李文珍和保育員都習慣了。
水雉是台南市市鳥,沒有人比「水雉媽媽」李文珍更了解牠的生態習性,連她的女兒也形容父母愛水雉「瘋了」。
李文珍在園區生態體驗活動時,生動解說水雉超級有趣的生態,像水雉是一妻多夫制,母水雉要打架爭搶地盤,「單身漢」公水雉會揪團,水雉老公也會設計水雉老婆帶小孩,讓牠不能找其他老公,學員、志工、遊客透過她認識水雉,加入保育行列。
二○○○年時,台南市野鳥學會認養剛成立的官田水雉園區,結合公、私部門復育水雉,李文珍的丈夫翁榮炫擔任水雉調查員,後來在二○一一年接下園區主任,李文珍從護理師、家庭主婦轉換角色,跟先生去唸了高師大環教所、當園區保育志工,二○一四年翁榮炫病故後,李文珍一度想離開傷心地,最後體認先生愛護土地、復育水雉的遺願,接下棒子奮鬥至今十年。
推廣友善耕作 成功復育園區水雉
水雉最愛菱角田,但園區周邊菱角田、農田當時都是採用慣行農法,並在稻種下藥,造成水雉等野鳥中毒受害。李文珍體認唯有向農民推廣友善耕作才能治本,為了幫菱農賺錢又愛鳥,與台南區農改場教導友善耕作保護環境,還輔導菱農加入綠保標章,幫忙推銷綠保菱角,農民種菱有賺錢才能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友善耕作,復育水雉才能成功。
現在水雉園區不僅是復育保育中心,也扮演環境教育、友善耕作推廣基地,但因園區每年一半的營運費須靠籌募,李文珍希望有朝一日讓園區成為公務單位,可以永續經營下去,在交棒給年輕人之前,仍要為水雉、環境保育、友善耕作奮鬥下去。
「水雉媽媽」官田水雉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下復育池清理棲地。(記者楊金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