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不是縮小版成人!非專責醫師 誤診風險高
兒童急診醫師須面對身體不適又不會表達的嬰幼兒、焦慮的家長,所需專業及耗費心力更多。 (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兒童不是成人縮小版!」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吳漢屏表示,過去曾發生成人急診醫師把兒童盲腸炎看成腸胃炎,或是未及時診斷出川崎氏症、腸套疊、腦炎等病症,而小兒急重症發展快速,沒有第一時間看出來,後面就可能來不及。
病程快速 恐錯失治療先機
吳漢屏表示,兒童急診的就醫人數,醫學中心每月約二千至四千人次,區域醫院約一千至二千人次,卻長年被當成人急診分店,不受重視。不過,他強調,即使是兒科醫師,因為不是兒急醫師,第一時間面對困難診斷或誤食毒藥物、溺水等急救狀況,仍可能經驗不足,增加治療風險。
培養兒急專責醫師有必要性
童綜合兒童急診醫師陳俊佑說,面對家長擔心,成人急診醫師未必願意投入兒童急診,而一般兒科醫師沒有急診經驗,支援急診有壓力且不熟悉,加上要輪夜班,體力、精神、能力也恐難以負荷,為了維護兒童健康,有培養兒急專責醫師的必要性。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常務監事、林口長庚醫院醫師李嶸說,回顧新冠疫情時,有大量急症病童出現,兒急醫師壓力超大,廿四小時輪班不休息,平均每三、四分鐘就有新病童,必須冒著染疫風險,在恐慌性篩檢、長時間過勞下工作,如果沒有第一線兒急醫師,誰來穩定危急病童的病情?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中心主任王建得指出,兒童急重症處置包括插管、急救等,其實有很多炸彈,尤其是醫學中心經常要面對各種疑難雜症,兒急醫師要有敏感度、專業度。
吳漢屏強調,因為醫師專長、經驗不相同,加上小兒表達能力誤差,非兒童急診專責醫師可能會增加誤診或延遲診斷風險,萬一醫師專業及經驗不足,可能讓病童回家觀察,錯失治療先機,或是一律收治住院,導致留觀床爆滿、後線兒科病房滿床,形成醫療浪費及排擠效應,反而會影響真正急重症病童的收治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