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華府終於有感

由美國捐贈台灣的250萬劑疫苗已由美國啟程,預計傍晚抵達台灣桃機。(取自蕭美琴臉書)
記者鄒景雯/特稿
美國的疫苗援助計畫中,亞洲初步分到的七百萬劑中,原本宣布給台灣的只有七十五萬劑,何以在此時能夠大幅擴增到二百五十萬劑?關鍵原因居然出在拜登政府終於恍然大悟上面,如何縮短華府與台北的認知距離?AIT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少人應該還記得AIT處長酈英傑五月二十六日卸任演說時,回應記者有關援台疫苗問題提問,講了一段台灣人「不太中聽」的話,當時他說,台灣確診數和確診率還是全世界最低的地方之一,有信心台灣能夠再次控制這次疫情。這樣的陳述說明,在全國三級警戒早已發布下,過了一年多輕鬆生活、視疫情於我何有哉的台灣人,在遭逢頓時的意外翻轉,反差太大的震撼,實非歷經「大風大浪」的美國人所能理解。
不只酈英傑這樣看,在華府的美國決策者更是如此,美方自認他們是從科學與數據的角度,在評估台灣的疫情,例如與其亞太盟邦日本、南韓的情況比較,甚至美國自己早就習以為日常等等。因此,在這波本土疫情爆發的前一段時間,由於國際疫苗訂貨被嚴重延遲,政府透過外交系統不斷向美國各個友好對象呼救疫苗協助時,從美方的回應效率看來,似乎顯得一直無法感同身受,直到最近,美方才發現情勢不對。
探測到台灣政情與民心確實受到震盪的,是在台的AIT,這些美國外交官最先感到驚訝的是,聽到在野黨領袖居然在國會開始高喊革命、槍斃,而後則是來自中國鋪天蓋地的疫苗攻擊,不斷痛打執政黨缺乏疫苗到貨的軟肋,當內部反對與外部敵對力量結合下,隨著各種媒體的傳播,似乎引爆也加重了台灣民眾對健康生命的不安與恐懼,已經達到了最高點,證實蔡英文的求援並非虛言。
在這波的疫苗攻防之中,讓老美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台灣的認知幾乎被操作為世界上好像只有兩種疫苗,一種是BNT,一種是中國科興,其中BNT還只能透過中國買,不然就是「擋疫苗」,這種政治疫情已經遠遠超過武肺疫情本身。
AIT傳回台灣政治疫情亂象 第一手情報縮短美台的認知距離
AIT於是開始把他們在台灣看到的種種亂象傳回其國內,這些第一手的情報,對於華府在評估第一島鏈上的台灣之優先順位,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華府深知基於共同的國家利益,必須穩定蔡英文政府。
美國的這二百五十萬劑莫德納疫苗只是疫苗供應好轉的開始,後面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快。事實上,蔡總統、蕭美琴與整個外交團隊,為了追疫苗,自五月十一日以來的一個多月間,幾乎是每天過著「三個時差」的生活,不斷要與美國、歐洲分頭確認各種原廠的穩定供貨,以及爭取與BNT回復談判;在國際搶貨下,也要伸手向美國、日本一再拜託。
若知道蔡英文瘋狂找疫苗的真相,應不難理解為什麼郭董一早呼叫總統,她立刻就在當天下午約見當事人,以及最近私下也來要求意向書的台積電,一起來面對面討論,因為議題的法律性複雜,要確認問題的解決,她對視訊防疫完全不做考慮,即可見她「需求孔急」的心理狀態。
一個事實可以確知,在這樣的緊急應變下,接下去,我們的自購疫苗,以及來自日本等盟友的疫苗,還會以超過台灣預期的數量一一抵達,相信這是大家更為在意的事情。

美國的疫苗援助計畫中,原本由三位美國參議員六日訪台時宣布給台灣的只有75萬劑。(資料照,外交部提供)

不少人應該還記得AIT處長酈英傑五月二十六日卸任演說時,回應記者有關援台疫苗問題提問,講了一段台灣人「不太中聽」的話,當時他說,台灣確診數和確診率還是全世界最低的地方之一,有信心台灣能夠再次控制這次疫情。(資料照,翻攝自AIT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