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疫情再起 伊波拉確診者5年後仍具傳染力
非洲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最新研究指出病患康復5年後仍具傳染力,專家指出,目前的解決辦法即在非疫區盡速讓民眾接種疫苗。(路透)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跨國研究人員12日指出,目前在非洲幾內亞爆發的伊波拉(Ebola)疫情,並非原本所推斷的遭動物感染,而是幾乎確定肇因於一名在2014年到16年伊波拉疫情西非大流行期間確診的倖存者,意即此人帶有伊波拉病毒至少長達5年,然後透過精液將病毒傳染給性伴侶。
紐約時報報導,來自幾內亞、塞內加爾、英國愛丁堡大學與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取自這波疫情病患的病毒樣本的基因序列,證實上述發現。
病毒藏免疫豁免區
在此之前,伊波拉病毒在倖存者身上的已知最長存活時間為500天。並未參與此研究的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大學傳染病專家夏夫納(William Schaffner)直呼此一發現太驚人,醫界也不清楚這種情況可能多頻繁,畢竟研究躲藏在人體的免疫豁免區如睪丸、眼睛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病毒,並非易事。
紐時指出,伊波拉病毒感染者在自身免疫系統消滅病毒後得以康復,但人體特定部位,包括眼睛、中樞神經系統與睪丸等,是免疫系統所不及的免疫豁免區,病毒有時會躲藏在這些部位,但沒有人知道能躲這麼久。
夏夫納說,研究顯示病毒的基因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意味病毒5年來並未進行複製,「我認為病毒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冬眠。」
幾內亞當前伊波拉疫情是1月出現確診首例,迄今至少有18人遭到感染、9人死亡;5年前的西非疫情則有2萬8000多人確診與超過1萬1000人死亡,另有上萬人倖存。前述研究結果也意味,非洲其他地區再爆疫情的可能性增加。夏夫納指出,可能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在目前尚未傳出確診案例的赤道非洲地區,盡量讓民眾接種伊波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