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廚餘變黃金 生質能源廠賣電日賺3萬
稻稈氣化系統區。(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唐在馨、謝武雄/綜合報導〕生廚餘也能變黃金!台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2019年7月正式營運,是全國首座生質能源廠,目前1天的發電收入就有3萬元。環保署希望各縣市也能跟進,桃園市已在規劃設廠。
台中綠能園區 全國首座
地處大安溪畔的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是全國首座生質能源廠,原是垃圾堆肥處理實驗廠,因營運期間惡臭頻傳,屢屢遭附近民眾抗爭,2008年停止營運後閒置多年。
林佳龍任內與民間規劃設計
2017年前台中市長林佳龍與民間機構合作規劃設計綠能發電,市府收運生廚餘,經厭氧消化處理,去年6月15日開始發電、售電,經逐步調校,去年9月發電狀況趨於穩定,如今售電收入每天約有3萬元。
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綠能發電廠的生廚餘來源主要是沿街收運的家戶廚餘及市場、飲料店(咖啡渣、茶葉渣)等生廚餘,每天大約有80噸左右,運用國外廚餘厭氧消化技術,在無氧狀態下,以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質,經酸化水解發酵後產生沼氣發電,每天約發電5200度,可收取近3萬元電費。第2期工程預計2024年竣工,屆時滿載發電,每天約可進帳7萬2000元電費。
陳宏益說,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是全國第1座生質能源廠,同時是全國最大廚餘厭氧發電廠、最大稻稈氣化發電廠、最大綠能發電廠。園區內來自德國的沼氣發電機組,電能來源是廚餘發酵純化後的沼氣經燃燒轉化而成,每小時最大發電效益可高達550~660千瓦,發電時所產生的高溫煙氣及熱水,都可回收再使用。
桃園生質能中心 7月試運轉
桃園市政府也在2017年推動生質能計畫,以BOT(興建、營運、移轉)方式,在桃園科技工業區建設「桃園市生質能中心」,面積4.38公頃,投資金額約40億元,預計今年7月試運轉、年底正式營運,每年發電量預估為1.1億度,以1度電3元計算,每個月可有2750萬元營收。
桃園市生質能中心具有熱處理單元、厭氧消化單元及固化掩埋單元等3合1功能,熱處理單元可日處理660噸垃圾、發電效率約28%;厭氧消化單元可處理廚餘及水肥等有機廢棄物,日處理量135噸;固化掩埋單元總容積約4萬立方公尺,可暫置焚化所產生的飛灰穩定化物。
台中外埔綠能生態園區2019年7月正式營運,成為全國首座生質能源廠。(記者張軒哲攝)
台中市外埔綠能園區利用廚餘發電。(記者張軒哲攝)
台中市資源回收車載運廚餘進廠投料。(記者張軒哲攝)
生廚餘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