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早期校園 登錄文化景觀
「東海大學早期校園」獲登錄為文化景觀,圖為1962年男生宿舍。(東海大學提供)
台灣校園首例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台中市「東海大學早期校園」已登錄為「文化景觀」,為國內校園首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認為東海大學早期校園的規劃,充分回應大肚山腰特殊基地的自然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尊重並順應自然之技術與美學要求,融合傳統與現代創意。
台中市文化局指出,東海大學早期校園於1953年籌劃,視為高等教育的「新地平線」,學校邀請美國華人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和張肇康,負責設計校園景觀,規劃遵循中國園林,尊重並順應自然之技術與美學要求,融合傳統與現代創意,創造出獨特的東海校園景觀。
東海大學校舍建築樣式強調結構、材料的直接表現,運用現代主義建築手法,結合中國園林及合院的佈局精神,表現「現代簡化中式」、「現代白派」,也成為台灣60年代最具現代主義傾向的代表性作品。
東海大學知名景觀「路思義教堂」、「畢律斯鐘樓」、「衛理會館」、「原藝術中心」4處建築,在2017年指定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築,校方在2020年申請將早期校園登錄為「文化景觀」,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於今年1月21日審議通過,面積共46萬平方公尺。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文化景觀指人類長時間利用自然資源而在地表上形成可見整體性地景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