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南》稻鴨共生田 芳榮米廠堅持13年

後壁拍下一張張鴨間稻田美照,然鴨子優游田間的景象,背後故事是,農民堅持13年的有機種植艱辛過程。(記者王涵平攝)

後壁拍下一張張鴨間稻田美照,然鴨子優游田間的景象,背後故事是,農民堅持13年的有機種植艱辛過程。(記者王涵平攝)

2020/04/15 05:30

〔記者王涵平/後壁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讓許多民眾的休憩活動選擇往戶外跑,在後壁拍下一張張鴨間稻田美照,鴨子優游田間的景象。這是芳榮稻米專區推動十三年的鴨、稻共生田,孕育而出的有機稻米。

民眾防疫減少外出,增加在家煮食機會,生產無米樂冠軍米的芳榮碾米廠表示,稻米專區推動十三年的鴨、稻共生田。芳榮碾米廠行銷總監張美雪身兼無米樂稻米推廣促進會總幹事,她常接到學校、機關團體或個人的電詢預約,希望到鴨間稻田參觀,了解鴨間稻田生態,然而一抵達田區,看到不少稻田內出現鴨子優游水面,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是稻作被吃掉形成的水池。

1.7公頃稻作 一分七被鴨吃光

張美雪說,目前有兩個田區總計約二.八公頃,以鴨稻共生方式種植,主要生產台南十四號與台南十六號米。十四號就是芳榮的禾雁米糙米,特性是不需浸泡就可直接煮,連小孩都喜歡吃,田區約一.七公頃,目前大約有一分七的面積稻作被鴨子吃掉。

張美雪表示,以往插秧後放入合鴨,稻作與鴨子一起長大,鴨不會去吃稻作,因今年年初插秧後碰上寒流,稻作生長較緩慢,結果放進稻田的合鴨長得比稻子快,一長大就會吃長得慢的稻作,補植秧苗兩次後,還是被鴨子吃掉,只好放棄,雖然產量損失不少,但農民也能理解有機種植的歷程,相當難得。

鴨亂竄撥掉露水 減少稻熱病發生

張美雪說,稻鴨共生田的好處是,鴨子在田間亂走,會將稻葉的露水撥掉,減少稻熱病發生,也有減少雜草長出的功能,同時有鬆土作用,讓稻作扎根狀況更好,鴨間稻田也不能噴灑農藥,對於稻作與環境生態都很健康。

400鴨守候2.8公頃 長達半年時間

張美雪指出,據了解目前國內只有芳榮稻米專區仍有大面積稻鴨共生田,今年放養的合鴨總計四百隻,從插秧開始放養,收成後等到吃完稻田內遺留的稻穗,合鴨才會全數移走,可以說鴨子在稻田工作期間約六個月。在稻子結穗前,目前仍可見到鴨子每天在田間辛勤地工作,疫情期間,也可以到鴨間稻田走走,張美雪說,除了看可愛的鴨子,也是很好的生態教育之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