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馬鈴薯雨損減產5成 雲林納現金救助

雲林地區種植的馬鈴薯因大雨影響,出現根部腐爛、植株枯死。(記者黃淑莉攝)

雲林地區種植的馬鈴薯因大雨影響,出現根部腐爛、植株枯死。(記者黃淑莉攝)

2020/01/22 05:30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受到去年十二月連續降雨影響,雲林地區栽種的馬鈴薯出現爛根、植株枯死、生長停滯等災情,產量減少超過五成,農委會官員昨天會勘確定減收是因雨災受損,將請鄉鎮市公所將相關災損資料提報農委會後立即啟動現金救助。

十二月連續降雨,造成中南部馬鈴薯、蘿蔔等根莖作物受損,農委會本月十日公告嘉義縣為馬鈴薯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緊鄰的雲林縣同樣受災卻等不到救助,斗南鎮農會、立委劉建國服務處都接獲許多農民陳情,劉建國昨天邀集農糧署、農改場、農試所等單位會勘。

12月連續降雨 爛根、植株枯死

農民李梅春、李萬來指著田間枯死的馬鈴薯植株無奈地說,去年十二月降雨前生長情況很好,植株葉子茂密、翠綠,雨後陸續出現黃化、枯死,甚至生長停止狀況,產量減且果粒小。

馬鈴薯博士黃振倫表示,上月降雨後天氣立即轉晴艷陽高照,正逢馬鈴薯生長期,陸續出現爛根、葉枯等生長停滯災情,進而影響馬鈴薯生長。

受害嚴重者 每分地收不到1公噸

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指出,連日來農會接獲許多農民反應馬鈴薯枯死減產災情,馬鈴薯成本一分地約需二萬元,正常收成一分地約有三、四公噸,今年有的只收一、二公噸,受災嚴重的可能收不到一公噸,盼農委會能依天然災害救助。

張燕容表示,受到極端氣候影響,馬鈴薯已連續欠收,去年裂果、黑心等不良品多,產量減少,今年冬天氣溫適合,原以為會有好收成,沒想到十二月降雨後又吹南風,造成土壤太潮濕,馬鈴薯根部受損,收成比去年減少更多。

劉建國指出,嘉義縣已啟動現金救助,雲林縣十二月的氣候與降雨相差不遠,農委會應該啟動雲林縣的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彌補農民的損失。

農糧署中區副分署長姚士源說,昨天現勘雲林受災情況嚴重,會立即請鄉鎮市公所將相關災損資料提報農委會後啟動現金救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