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天

臺北市 13-14 ℃

《桃園》今年6案文資修復 中央補助7600萬元

市府今年預計投入一億二千萬餘元進行六案文資修復,獲得中央補助七千六百萬餘元。圖為市定古蹟大溪簡送德古宅。(資料照,記者許倬勛攝)

市府今年預計投入一億二千萬餘元進行六案文資修復,獲得中央補助七千六百萬餘元。圖為市定古蹟大溪簡送德古宅。(資料照,記者許倬勛攝)

2020/01/16 05:30

〔記者魏瑾筠/桃園報導〕據市府文化局統計,截至目前全市有一一一件桃園市文化資產,其中公有佔五十五%、私有佔四十五%,市府升格五年來共有文資修復卅案,投入逾十四億元,其中十八案獲中央經費補助逾四億元;文化局表示,今年預計投入一億二千萬餘元進行六案文資修復,其中獲得中央補助七千六百萬餘元。

5年已修復30案 花逾14億元

文化局指出,獲得中央補助的六案包括市定古蹟大溪簡送德古宅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八德呂達川祠堂修復工程、歷史建築龍潭三和江夏科文祖堂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大平橋含建橋碑修復工程、歷史建築八德敦德堂規劃設計委託技術服務案及市定古蹟范姜祖堂景觀工程規劃設計。

文化局長邱莊秀美昨天在市政會議進行「桃園市公私有文化資產修復概況」報告,主持會議的市府秘書長黃治峯聽取報告後強調,桃園重視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並逐年增加文化資產修復經費,除責請文化局積極爭取中央補助外,也導入民間資源協助,為了加速取得土地所有權或居民同意權進行修繕作業,也請市府都市發展局持續協助非都市土地範圍的容積移轉,以擴大文化資產保護範圍和速度,盼透過文化設施改善、歷史場域保存和修復,加速文化場域的活化和經營,讓文化資產永續發展。

市府:公有文資應多元活化

黃治峯指出,公有文化資產不該只再利用為博物館、展示館等文化空間,應視其原公共特性,鼓勵原權屬機關進駐,提供不同公共服務,朝多元活化及經營方向前進;並請文化局等局處,研擬修復人才、匠師培訓或媒合措施,吸引更多人力投入文資修復領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