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宜蘭縣公共藝術「老懂軒」 挨批淪垃圾

老懂軒被移到中興文創園區後,僅用藍色帆布覆蓋,引發批評。
(縣議員陳鴻禧提供)

老懂軒被移到中興文創園區後,僅用藍色帆布覆蓋,引發批評。 (縣議員陳鴻禧提供)

2019/11/25 05:30

〔記者張議晨/宜蘭報導〕宜蘭縣文化局邀請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在羅東文化工場設計空中茶屋「老懂軒」,縣議員陳鴻禧最近發現老懂軒憑空消失;經查竟是被放置在中興文創園區,且僅覆蓋一面藍色帆布,宛如被當「廢棄物」,氣得批評縣府浪費公帑,不重視藝術文化保存。縣府文化局強調,老懂軒將移至中興文創展示,修復後明年初就會重新亮相。

空中茶屋 造價550萬

「老懂軒」是以宜蘭的茶文化為主題,利用泥土、檜木片等素材打造而成,造價五百五十萬元,二○一三年完工,置於羅東文化工場的入口處;但老懂軒材質脆弱,曾受颱風影響受損,投入數十萬元經費修復多次。

材質脆弱 修復多次

陳鴻禧最近到羅東文化工場,發現曾是工場醒目地標之一的「老懂軒」,竟然憑空消失,查閱資料後,發現造價五百多萬元的裝置藝術,被移到中興文創園區擺放,上頭僅覆蓋藍色帆布,宛如廢棄物一般。

風雨受損 拆除移置

陳鴻禧批評,「老懂軒」完工時,縣府發動百人拉繩上架,縣民共同參與受到各界矚目,但材質容易因風雨受損,常要花錢修復,最後竟直接拆除移至它處。

他質疑,文化局當初設計,沒有考量文化工場狀況,造成昂貴公共藝術淪為廢棄物,浪費民脂民膏,縣府未來設計相關作品時,應考量在地風俗、氣候以及空間等因素,不要再讓其他作品淪為第二座「老懂軒」。

縣府否認當廢棄物

對此,宜縣文化局表示,老懂軒的材質是竹片、木片、紅土等,容易受風雨影響損壞,未來將轉移至中興文創園區,在十六號倉庫室內空間展示,轉移地點經過原創建築師藤森照信同意,也經過宜蘭縣公共藝術委員通過。

修復完明年亮相

文化局指出,老懂軒整組作品採用鋼索固定,若拆卸結構會整個瓦解,才會整組拆下移到中興文創園區,目前僅是暫置戶外,並不是將它當成廢棄物,修復後最快明年初即可亮相。

老懂軒原本放置在羅東文化工場醒目位置,是場館的地標。(記者張議晨翻攝)

老懂軒原本放置在羅東文化工場醒目位置,是場館的地標。(記者張議晨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