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受邀來台 幫各校惡補學術倫理課
台灣大學郭明良涉論文造假案,教育部召開「國際學術倫理工作坊」,邀美國學術倫理專家學者John Dahlberg(戴爾伯格)替各大專校院補習。(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教授郭明良涉論文造假與收費掛名疑雲,捲起台灣學界學術倫理風暴。教育部和科技部為止血,昨天急邀美國專家學者幫大學惡補學術倫理課。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惠鈞提醒,學者跨領域、跨國合作,要小心並保持懷疑,才能避免被害而毀了一生名譽。
教育部和科技部開辦兩場「國際學術倫理工作坊」,邀來美國學術倫理辦公室(ORI)的前副主任戴爾伯格幫各校「補課」,北部場現場逾百位大學副校長、學倫相關主管與會,但沒有校長親自出席。
戴爾伯格說明「misconduct」(有意的學術不法行為)定義,包括造假、抄襲等,例如早期曾有學者將白老鼠用麥克筆塗黑,宣稱是用黑老鼠的皮膚移植,結果用酒精一洗就現形;現在因有電腦修圖軟體Photoshop,增加更多不法行為,他提醒各校主管應注意防範造假。
中研院院士︰學者跨界合作要保持懷疑
中研院院士王惠鈞昨也參加工作坊,他說,學術上無意的錯誤可以包容,例如在咖啡中誤加了鹽,走路轉錯彎等,但若是蓄意造假害人,就非常不對。有人為畢業、迫於時間壓力,偷懶或「抄捷徑」,這些都不對,更可惡的是,有時造假竟是教授要求。
王惠鈞認為,學倫案在調查階段應避免臆測、判斷,否則很容易就毀掉學者名譽及生涯,社會雖要求「零容忍」,但恐難辦到。他主張應明確定義對學術論文的包容程度為何,隨科技進步使論文審查的標準日益嚴謹,另也提醒學者在合作時就需自行小心、保持懷疑,若仍被合作對象欺騙,至少盡到自己的調查責任。
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說,陽明已要求研究生必修學倫課,沒修過不能畢業,但她認為有些犯錯者是無心之過,可能不知道界線何在,未來學界應有更多討論,產生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