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水牛定居八仙洞後山成「部落除草機」 族人飼養困難盼新北伸援

眾人至此紛紛止步,僅飼主被牛群迎接、靠近磨蹭。(記者劉人瑋攝)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在新北市大漢溪畔的18頭水牛,去年被送往台東南溪部落「安養牛生」,其中10頭牛移到八仙洞後方山上還生了一頭小牛,但接收牠們的石姓族人為了接收這批牛卻過得十分清苦。縣議員簡維國表示,新北市府在道義上也該為這批東漂牛宣傳,讓社區也能因此產生水牛產業、支持牛隻與族人。
去年初在大漢溪畔長期野放的水牛,經原住民傳統方法誘捕後,將18頭水牛安置在台東縣長濱鄉南溪部落生活,去年底,其中10頭被送往山脈另一頭的大俱來部落,也就是在國定遺址八仙洞後方的山上,其中一頭母牛也在送抵後不久又生小牛,八仙洞山區現有11頭,簡維國及台灣動物共生聯盟也前往關切。
野放水牛在新北市時,以往受到驚嚇、見到單車騎士就會衝撞、襲人,去年新北市政府水利局高灘處曾表示,水牛會生長在「海天一色區域」,如今的確就在八仙洞上方山區。目前飼主石姓民眾表示,自己還花了3、4萬元架設圍網、電網供水牛在固定區域內自由活動。
族人表示,由於水牛吃草效率極高,山上長草高且雜亂,部落內多為老年人且收入不多,既無力也難以出資除草,直到水牛出現成為「天然除草機」幫忙把雜草吃成平地「好久沒有看到原本的地貌,如今只剩下低矮草皮及濕地」。
水牛雖為可供經濟用途,石姓民眾表示,水牛為新北市送來後交由自己飼養,雙方未因此收取費用,除繼續養牛外亦未多想法,族人見水牛除草效率高也多來商借,但未能帶來收入。
簡維國表示,既水牛自新北市「東漂」至此,去年自己在議會期間詢問農業處相關作為時,也因無經費僅會關心農民,因此自己期盼新北市府能念在水牛與新北的關聯能多做宣傳,未來地方若能以這麼多頭水牛開創產業,為水牛及族人帶來更多收入、支應動物所需開支。

眾人至此紛紛止步,僅飼主被牛群迎接、靠近磨蹭。(記者劉人瑋攝)

眾人至此紛紛止步,僅飼主被牛群迎接、靠近磨蹭。(記者劉人瑋攝)

如高灘處所說,牛住在海天一色處,景觀優美。(記者劉人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