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草鴞悲歌! 王錦蛇闖巢區獵殺3幼鳥畫面曝光
![瀕危草鴞是台灣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留鳥,因人為開發干擾嚴重,估計全國不到500隻。(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瀕危草鴞是台灣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留鳥,因人為開發干擾嚴重,估計全國不到500隻。(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2/09/4946074_2_1.jpg)
瀕危草鴞是台灣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留鳥,因人為開發干擾嚴重,估計全國不到500隻。(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被列為瀕危的一級保育類草鴞,估計全國可能剩下不到500隻。長期在中南部地區執行草鴞巢區監測的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日前監測記錄到1隻王錦蛇闖入草鴞巢區獵殺3隻草鴞幼雛,其中1隻被活吞,2隻遭絞殺,清晰的襲擊畫面曝光,十分震撼,對於發生此一悲劇,鳥友無不感到惋惜。
台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總幹事曾翌碩表示,這處草鴞巢區位於二仁溪一帶,他們利用自動相機已監測多時,親鳥共育有4隻幼雛,已有5週大,約再3週即可離巢。本月2日下午,遭到1隻巨大的王錦蛇闖入巢區絞殺3隻幼雛,十分可惜,另1隻幼雛則幸運逃過一劫,期待牠能夠平安長大。
草鴞為台灣特有亞種,也是瀕危的一級保育類野鳥,又名「猴面鷹」,有一張蘋果臉為其特徵,是台灣已知13種貓頭鷹中唯一在草生地棲息繁殖的留鳥。因人為開發干擾嚴重,使得草鴞成為目前台灣數量最少的貓頭鷹,估計全國的族群數不到500隻。
曾翌碩表示,該會於2021至2025草鴞巢區監測紀錄顯示,18個繁殖失敗的巢區,至少有6處是受到蛇類攻擊或干擾而中止,其他則是農耕翻土或淹水。蛇類的威脅程度隨著幼鳥體型成長而降低,在高灘地混合植群的棲地型態,巢區發生蛇隻攻擊的比例較高,白茅草生地出現次數較少,推測原因日行性大型蛇種,在禾本科草生地活動,行進軌跡和產生的噪音容易曝露,進而遭到大冠鷲等日型性猛禽捕食有關。
王錦蛇為大型蛇類,無毒,屬於攻擊性較強的蛇類,主要以老鼠、蛙類、鳥類或鳥蛋為食,成蛇體長最大可達到250至260公分,遇到驚嚇或被捕捉時,會分泌有臭味的液體,因此又稱為臭青公、臭青母。
![王錦蛇闖入草鴞巢區獵殺3隻幼雛。(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王錦蛇闖入草鴞巢區獵殺3隻幼雛。(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2/09/4946074_1_1.jpg)
王錦蛇闖入草鴞巢區獵殺3隻幼雛。(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每年9月至翌年4月是草鴞的繁殖期,圖為草鴞幼鳥。(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 每年9月至翌年4月是草鴞的繁殖期,圖為草鴞幼鳥。(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2/09/4946074_3_1.jpg)
每年9月至翌年4月是草鴞的繁殖期,圖為草鴞幼鳥。(圖由南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