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蟹抱卵遭路殺 公路局「工程+人力」雙管齊下護送
抱卵陸蟹。(記者蔡昀容攝)
〔記者蔡昀容/屏東報導〕位於墾丁的台26線香蕉灣路段,是台灣陸蟹多樣性最豐富地區,母蟹繁殖期抱卵過馬路直奔岸際釋放幼體,公蟹也會過馬路找母蟹,途中面臨路殺危機。公路局軟硬體雙管齊下,打造陸蟹廊道3.0版本,方便陸蟹通過,並實施交管措施,減少路殺機會。
台26線香蕉灣路段曾紀錄62種陸蟹,包含毛足特氏蟹、奧氏後相手蟹等,近30年來受棲地開發、外來種入侵、人為捕捉等因素,族群規模降至不到5%,道路也切斷母陸蟹繁衍路線,牠們會從湧泉帶抱卵橫越馬路,至岸際釋幼,但半途易遭車輛路殺。
交通部長李孟諺18、19日赴墾丁視察。公路局報告,為減少陸蟹輾斃,2017年在既有排水涵洞放置麻繩和木條,作為輔助陸蟹的廊道,為「陸蟹廊道1.0」;2023年將道路架高,在底下設置36道乾濕分離陸蟹廊道,讓陸蟹更好通過,為2.0;2024年刨除側溝,鋪設咕咾石與漂流木,營造緩坡讓陸蟹通過,並營造微棲地環境。
此外,該路段繁殖高峰期實施交管措施,今年7月20日至22日、8月18日至20日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9月17日至19日晚間6時至8時,四車道縮減為二車道、每封閉10分鐘開放10分鐘,志工則以人力撈蟹,以水桶護送至海邊釋幼。志工打趣道,如同送蟹坐「高鐵」直達海邊。
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分局長陳貴芳說,有設置廊道的路段,路殺減少81%,工程也獲得台灣生物多樣性金級獎的肯定;目前也在做調查和可行性研究,後續將評估成果提供蟹類和其他動物棲地連結。
參與工程的陸蟹生態研究學者李政璋說,陸蟹廊道的涵洞,為使風、亮光等環境訊號能引導陸蟹,在工程條件下做到最大洞口,也確實有些成果。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劉烘昌說,目前設置的廊道,經過觀察,並不是都剛好落在陸蟹通過的地方,還是有部分陸蟹從涵洞北邊過馬路,革命尚未成功,這需要跨單位合作,會繼續努力。
交通部長李孟諺(左3)18、19日赴墾丁視察,陪同志工帶陸蟹至岸際。(記者蔡昀容攝)
陸蟹廊道設置涵洞讓陸蟹通過,並以咕咾石與漂流木,營造緩坡和微棲地環境。(記者蔡昀容攝)
陸蟹廊道乾濕兩道,滿足不同品種陸蟹喜好。(記者蔡昀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