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地獄」致逾5成學童不想自己通學 王國材:持續努力改善
靖娟基金會發布「2024年兒童安全指標調查」結果,兒童在交通安全各面向評比中,對於汽機車駕駛人的感受評比僅3.19分,可見弱勢用路人仍明顯感受到車輛的威脅。(靖娟基金會提供)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去年有高達2.6萬名兒童交通事故死傷,達近5年高峰,根據靖娟基金會最新發布的調查,超過5成1兒童因道路被占用等問題不想自己通學,顯示駕駛人行為與道路環境仍有改善空間。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天出席「小黃帽交通安全童樂會」時指出,透過交通安全教材在學校推廣,每年投入100億元預算改善道路安全等方式,持續努力改善行人安全。
靖娟基金會今天發布「2024年兒童安全指標調查」結果,發現兒童在交通安全的各面向評比中,對於汽機車駕駛人的感受評比僅3.19分,相較步行的3.75分、自行車的3.51分、交通環境與管制措施的3.27分為低,可見弱勢用路人仍明顯感受到車輛的威脅。
若以地區來看,調查顯示,中部的交通安全分數3.20分,較北部、南部、東部及離島都低,細部分析又以苗栗縣表現最差,僅得2.73分,雲林2.97分及連江縣3.16分分別為倒數第二及第三名。值得注意的是,六都之中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都未達平均值。
學生通學方式家長接送佔75.3%,其中有51.2%學生說不會想自己通學,原因包括「路上的道路都被停車的佔走了,行人走路有時候會走到汽車道很危險」、「有些車子還是不會禮讓行人,直接開過去」、「有許多家長騎機車載學生回家時,常常把機車騎上人行道進行接送」等,顯見學區道路工程、駕駛人文化仍有待改善空間。
王國材指出,在交通部努力下,去年行人交通事故的死亡數已降至歷年最低,兒少部分,「被載」跟「行人」是死亡數較高主因。使用汽機車載送時,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並遵循交通法規;而兒童走路到學校部分,去年嚴格取締路口不停讓行人並重罰後已有成效。後續仍會持續從立法、經費補助等面向繼續努力。
王國材指出,兒童到學校的通行步道,去年開始針對校園周邊安全道路進行改善,以113年至116年的永續提升行人安全計畫,提供每年100億元預算,盼地方政府申請道路改善。但如行穿線退縮、騎樓打通新建人行道等,都會遇到阻力,申請未如預期,不過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的通過,將讓地方政府有執行的法源依據。
靖娟基金會與台北兒童新樂園今舉辦「小黃帽交通安全童樂會」,邀親子一起從舞台劇了解交通安全議題。(記者楊綿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