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雄人口5年來呈現「城內北漂」 議員指產業與交通是主因

高雄人口5年來呈現「城內北漂」現象,議員認為高鐵只到左營也是原因之一。(記者葛祐豪攝)

高雄人口5年來呈現「城內北漂」現象,議員認為高鐵只到左營也是原因之一。(記者葛祐豪攝)

2024/04/04 09:04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高雄市5年來人口呈現「城內北漂」現象,南高雄減少27918人、北高雄增加23001人,議員黃紹庭認為主因是產業集中在北高雄與高鐵只到左營;高市經發局則強調,南高雄的亞灣區已吸引近230億元投資、有175家企業進駐。

黃紹庭以各區人口變化統計指出,107年底高雄市人口277萬3533人, 到今年2月底人口273萬7016人,減少了36517人;但減少人數集中在南高雄,各主要行政區人口普遍下滑,苓雅區減少5773人、新興區減少1445人、前鎮區減少8747人、小港區減少2781人、若把三民區也列進去,減少9172人,總計5年間減少27918人。

但同時間,幾個北高雄主要行政區的人口數卻持續增加,鼓山區增加675人、左營區增加627人、楠梓區增加7510人、 仁武區增加9912人、橋頭區增加4277人,總計5年間增加23001人。

黃紹庭認為,過去5年,高雄人口急速從南高雄往北高雄移動,人口呈現「城內北漂」,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交通因素,因為高鐵只到左營站,未延伸到高雄車站,造成人流、投資留在北高雄;其次是產業園區集中在北高雄,造就大量工作機會,他質疑「北高雄有台積電,南高雄的新產業是什麼?」

對此,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市長陳其邁以產業轉型為第一要務,由北至南串連橋科、楠梓、仁武等園區發展半導體S廊帶;並延伸到南高雄的「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打造最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

廖泰翔指出,「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已吸引鴻海、IBM等近175家國內外大廠及新創進駐,截至今年3月累計帶動230億元投資,創造538億產值;去年行政院又核定「亞灣2.0」計畫,增加IC設計、金融科技創新等,資源增加至170億元,預估帶動4200個就業機會、增加產值2200億元。

不過,黃紹庭認為經發局預估亞灣區產值將達2200億元,恐是畫大餅,因為亞灣區屬於軟體服務業,並非製造產業,他認為南高雄仍需引進新產業,解決人口外流問題。

去年行政院核定「亞灣2.0」計畫,高市府預估帶動4200個就業機會、增加產值2200億元。(高市府提供)

去年行政院核定「亞灣2.0」計畫,高市府預估帶動4200個就業機會、增加產值2200億元。(高市府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