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基隆潮間帶罕現7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專家:千萬別碰牠

基隆長潭里潮間帶今天發現有7隻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十分罕見。(記者盧賢秀攝)
首次上稿 11/21 22:03
更新時間 11/22 06:34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被稱為「海裡最美的殺手」,昨天(21日)現身在基隆長潭里漁港潮間帶,這是牠第3次出現在長潭里,不過1次出現了7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水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說,能一次看到7隻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十分難得,不過牠很毒,民眾如果發現牠,欣賞就好,千萬別碰。
大西洋海蛞蝓是一種藍白色的浮游生物,外型神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Gaucus,雙手彷彿長了魚鰭、雙腿成了尾巴,因此有了「海神」的美名。
陳麗淑表示,海神主要分布在熱帶區域,台灣屬於亞熱帶區,基隆又位於最北端,比較少見,台灣在2010年首次於小琉球發現有海神蹤跡,2013年在基隆八斗子也出現過。
昨天志工在潮境潮間帶觀察時,陸續發現了鮮艷藍白色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陳麗淑說,這是潮境第3次發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但一口氣就有7隻的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真的十分罕見,志工好興奮。
陳麗淑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隨潮流,和紫螺、僧帽水母和錢幣水母3種生物一起出現,昨天在長潭里潮間帶也發現這紫螺等3種生物,大西洋海神海蛞蝓以錢幣水母和僧帽水母為主要食物,僧帽水母是毒性很強的水母,海蛞蝓吃了僧帽水母,水母的刺胞會儲存在「海神」體內,因此牠本身是很毒的。民眾如果在潮間帶發現「海神」,欣賞就好,千萬不要碰觸牠,以免被螫傷。

基隆長潭里潮間帶今天發現有7隻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十分罕見。(記者盧賢秀攝)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吃了具毒性的僧帽水母,會把水母刺胞儲存在體內,海神也具有毒性。(記者盧賢秀攝)

在長潭里潮間帶也發現有紫螺。(記者盧賢秀攝)

海科館志工在長潭里潮間帶觀察時發現了7隻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記者盧賢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