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父泡魚塭臭 國小校長以「海底黑砂」課程讓孩子敬重父親
下崙國小校長黃淑玲每年與小一新生有場閱讀早茶約會。(教育部提供)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雲林縣口湖鄉下崙村臨海不靠海,村民在「風頭水尾」嚴苛環境下靠海維生,頂著海風撿拾文蛤和剝牡蠣,或養殖魚塭抽取地下水,下崙國小一位學生原本嫌棄父親整天泡在魚塭裡好臭,校長黃淑玲與老師策畫「海底黑砂」課程,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去了解魚塭的養殖條件和困境,且帶著孩子真的下到魚塭裡「摸蛤仔兼洗褲」採集蛤蠣,經歷一輪洗禮後,嫌棄爸爸的學生態度180度轉變「發現爸爸很重要」,用心辦學的黃淑玲獲得教育部「教育家人物典範」的肯定。
黃淑玲說,8年前剛到任時是菜鳥校長,老師們常在教室裡放影片,看完影片讓小朋友寫作文,「文學花園」課程的最後都是寫作文,小朋友非常討厭上課,臉上掛著一副厭世表情。而一位想法新穎的老師提議,帶孩子騎鐵馬去成龍溼地實際探訪學習,她很認同並支持,於是下崙國小豐富有趣的「故鄉鐵馬行」課程就這樣開始,一辦就是8年。
鄉下孩子在老師帶領下,可以放心乘著風踩踏鐵馬,到濕地賞鳥與觀察生態,對家鄉周邊的自然地景有更深入認識,低年級的學生因此盼望快點長大,就能像5年級的大哥哥大姊姊一樣走出教室,騎鐵馬兜風。
學校老師也帶著學生淨鄉淨灘,到村子裡撿垃圾或到海邊撿拾海廢,老師們還發展出「海漂傳說」課程,讓海廢化身成「海漂神靈──付喪神」,寶特瓶、漁網、破垃圾袋開始有了故事,透過文學創作手法,賦予海廢生命。黃淑玲說,孩子非常有感覺,會珍惜手邊物資,而在師生巧手下,刷子、網子、籃子等海廢做成「海廢獅頭」,到各處演出行動劇,連環保局都跟學校借「海廢獅頭」展覽。
黃淑玲表示,許多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弱勢,孩子也不喜歡讀書,但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生態度轉變,認同他們的長輩,且開始對這塊土地有感覺。她剛到任時,曾被學生嗆「做校長遮爾囂徘!」(台語:妳當校長很神氣!)孩子喜歡陣頭,她請校外老師到學校社團授課,也讓老師帶學生打樂樂棒球,打到全縣第2名,從不想上課到擁有學習熱情。服務30年即將退休,她說,偏鄉需要大家願意留下來,孩子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下崙國小校長黃淑玲(右三)與學生們一起參加「故鄉鐵馬行」課程。(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