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保護熊鷹兼顧原民文化 學者力推仿真羽毛接受度提升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開展,族人們盛裝出席參與。(記者羅欣貞攝)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開展,族人們盛裝出席參與。(記者羅欣貞攝)

2023/09/11 13:53

〔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為保護熊鷹,並兼顧排灣族與魯凱族傳統文化,屏東科技大學野保所教授孫元勳、仿羽研發工藝師鍾金男從2018年起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支持下,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至今已約陸續在20多個部落開辦,約300名部落族人參與過,為呈現成果,今天(11日)起在屏東林業小棧舉辦《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

此次展覽不僅揭露神秘熊鷹的生態記事,更深入探討排灣族、魯凱族與熊鷹長久以來交織的文化歷史,更聚焦創新工藝「熊鷹仿真羽毛」,共有仿真熊鷹羽飾、仿真熊鷹羽扇與仿真熊鷹萊冠等,共33件作品;開幕儀式今天上午舉行,多位支持與認同這一項研究的部落傳統領袖和族人一同為展覽揭開序幕。

屏科大表示,熊鷹是台灣體型最大的日行性猛禽,通常隱身於中高海拔的原始森林之中,普羅大眾難以窺見其面貌。其亞成鳥身上獨特的三角斑紋,讓人聯想到百步蛇的神秘紋路,在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傳說中,領袖死後會化成百步蛇,再由百步蛇蛻變成熊鷹繼續守護部落,佩戴鷹羽象徵著守護族人的責任與尊貴的身分,僅部落當家領袖可以佩戴。有時對部落有重大貢獻的勇士也會被部落領袖賦予佩戴鷹羽的資格。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為研究猛禽的專家,與仿羽的研發者鍾金男的巧手結合,推動「熊鷹仿真羽毛繪製工作坊」,向部落領袖和貴族傳授仿羽繪製的精湛技巧,使仿真羽毛在使用和佩戴上得以媲美真羽,但其使用方式也特別強調須遵循部落傳統的約制,不得隨意佩戴。這不僅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融合,更是對部落文化和熊鷹生態保育的持續傳承。

孫元勳也表示,仿真羽毛未推展前,魯凱族大約有一半的傳統領袖可以接受仿真羽毛,排灣族不到2成,但等到仿真羽毛成品出來後,精緻與仿真的程度有改變一些傳統領袖的看法,所以接受度提升到4成;相信未來接受度應可以慢慢提升,減輕熊鷹承受的獵捕壓力。

展期從今天(11日)起至10月15日,除靜態展覽外,每週三、六下午3點於林業小棧2樓會議室舉辦專題講座,邀請部落領袖、文史工作者等專家學者、及仿羽研發者鍾金男工藝師、屏科大孫元勳教授的研究團隊,共同探討分享有關部落文化和熊鷹生態保育的見解。

屏科大表示,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和知識的盛宴,更是一個促進部落傳統文化與生態保育平衡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期望透過創新藝術、傳統文化、物種保育等三方面跨界議題結合,帶起民眾更深刻的永續意識。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展出族人在仿羽研發工藝師鍾金男(右)指導下,完成的精彩作品。(記者羅欣貞攝)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展出族人在仿羽研發工藝師鍾金男(右)指導下,完成的精彩作品。(記者羅欣貞攝)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展出33件作品。(記者羅欣貞攝)

《熊鷹仿真羽毛暨部落傳統文化展》展出33件作品。(記者羅欣貞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