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成立滿週年 傳統美食料理上桌延續部落文化

烤山豬肉和竹筒飯也是六龜里平埔大武壠族傳統美食。(記者蘇福男攝)

烤山豬肉和竹筒飯也是六龜里平埔大武壠族傳統美食。(記者蘇福男攝)

2023/07/22 16:29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雄六龜平埔文化協會成立屆滿1週年,協會上午舉辦大武壠族美食料理研習活動,以部落隨手可得的食材製作傳統料理,延續大武壠族部落文化。

平埔族群研究學者、高苑科技大學副教授簡文敏表示,六龜區平埔族群以大武壠族人為主,西拉雅族和馬卡道族佔少數,荷治時期大武壠族人居住在當今台南市玉井盆地周邊地區,清朝乾隆年間陸續遷徙至甲仙、杉林及六龜區,雖長期與不同文化接觸,大武壠族人仍保留部分傳統民俗和信仰,並融入多元族群文化特色,呈現出獨特文化風貌。

簡文敏指出,甲仙小林、關山、六龜頂荖濃、六龜里(Lakuli)同屬平埔族群大武壠人,均留存有公廨與太祖祭祀,但六龜里受到政府、社會和學者的關注度相對較低,早期研究者也相對忽略此地區的研究。

去年7月六龜里一群大武壠族人,成立「六龜平埔文化協會」,在簡文敏等學者協助下,展開高雄史博館「六龜里大武壠族傳統公祖信仰及其相關民俗研究計畫」,推展文化復振和族群認同運動。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成立屆滿週年,協會今天上午舉辦大武壠族美食料理研習活動,社區婆婆媽媽們以山上隨手可得的南瓜、薑黃、野莧菜、山茶、山藥、艾草、番薯和麻竹筍等食材,製作出各種口味的包子、鹹粿和野菜,部落男性志工則忙著張羅烤山豬肉和竹筒飯,社區活動中心內外香氣四溢,令人垂涎不已。

大武壠傳統美食陸續出爐,協會理事長陳志明帶領協會成員先後向神農宮神農大帝和公祖廟公祖上香獻祭,稟告地方守護神這1年來的文化復振成果,表示將從傳統料理等面向,延續大武壠族部落文化。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社區婆婆媽媽們以山上隨手可得的南瓜、薑黃、野莧菜、山茶、山藥、艾草、番薯和麻竹筍等食材,製作出各種口味的包子、鹹粿和野菜傳統料理。(記者蘇福男攝)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社區婆婆媽媽們以山上隨手可得的南瓜、薑黃、野莧菜、山茶、山藥、艾草、番薯和麻竹筍等食材,製作出各種口味的包子、鹹粿和野菜傳統料理。(記者蘇福男攝)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志明帶領協會成員向公祖廟公祖獻上大武壠傳統美食,並稟告1年來的文化復振成果。(記者蘇福男攝)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志明帶領協會成員向公祖廟公祖獻上大武壠傳統美食,並稟告1年來的文化復振成果。(記者蘇福男攝)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成員以部落隨手可得的食材製作傳統料理,延續大武壠族部落文化。 (記者蘇福男攝)

六龜平埔文化協會成員以部落隨手可得的食材製作傳統料理,延續大武壠族部落文化。 (記者蘇福男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