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山浮石變釉藥 美籍陶藝家利用海廢做陶藝
美籍陶藝家布萊恩(Brian Misavage,左)和工作夥伴林筱珮(右)從事創作和藝術教學工作。(記者蔡昀容攝)
〔記者蔡昀容/宜蘭報導〕美籍陶藝家布萊恩‧米薩維奇(Brian Misavage),獲文化部藝術家簽證,現居宜蘭頭城,喜歡就地取材的他,利用海邊撿來的廢棄燈具、麻繩等素材,印壓紋路在陶藝作品上,或是利用自然環境拿到的材料,後製成創作工具,連從日本飄來的火山浮石,也能後製成為釉藥。
「不同的文化碰撞,讓每一天都像冒險。」布萊恩來到台灣,結識來自頭城的林筱珮,進而認識頭城,並被有山有海的愜意環境吸引;兩人成為工作夥伴,發揮藝術專長,成立藝術工作室,從事創作和藝術教學。
布萊恩認為,周遭環境就有很多資源可以應用,例如陶藝使用的部分黏土,就近從頭城山區挖掘而來,因鐵質含量高,燒起來呈磚紅色;到海邊散步時,所撿拾的玻璃浮球、廢棄麻繩、貝殼等物品,壓印在陶藝作品上,展現獨特紋理;或結合廢棄竹片和彎成「ㄇ」字形的黑色髮夾,成為修坯的工具。
創作路上,布萊恩研究不同地區的土壤、砂石,剖析其中的礦物成分,並嘗試各種材質的化學變化,因此具備化學相關知識。去年宜蘭沿岸漂來大量的火山浮石,布萊恩知道裡面含有二氧化矽,經過濾、研磨,可成為釉藥原料,於是到海邊撿拾蒐集。
布萊恩把沙子、雜質等過濾後,將浮石磨成細粉,再混和其他礦物質粉末,加水調成液體狀釉藥,釉藥附著在器皿上燒製,會形成光滑堅硬的表面,達到裝飾和保護的效果,而不同的粉末配方和燒製溫度,會呈現不一樣的顏色和質感。
布萊恩說,這些天然材料和廢棄物,或許在海上漂流很長一段時間,當它們再現新風貌,令人很驚喜,同時也減少環境負擔;他也把這樣的概念帶到課堂上,傳承給小朋友。
海巡署曾提醒,火山浮石含玻璃結晶體,撿拾後手上將大量沾黏,若無適時清潔再碰觸眼睛,恐傷害眼睛球體,如有碰觸,一定要清潔雙手。林筱珮表示,民眾若不清楚如何處理浮石,不建議自行拾取處理,避免受傷。
美籍陶藝家布萊恩‧米薩維奇(Brian Misavage),將日本火山浮石(手持)磨成粉(塑膠罐內),後製成釉藥燒製(右邊木板前排),他將嘗試混和不同配方,燒出不同的顏色和質感。(記者蔡昀容攝)
美籍陶藝家布萊恩(Brian Misavage,右),撿拾許多廢棄素材,賦予它們新生命,例如手中的火山浮石,經過處理可應用於釉料。左為工作夥伴林筱珮。(記者蔡昀容翻攝)(記者蔡昀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