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神祇、「厭勝物」專書出版 揪民眾尋找在地「神奇寶貝」
鎮曾文溪的公親寮大象。(記者王姝琇翻攝自《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記者王姝琇攝)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表《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新書,以「民俗信仰」為主軸,是第1本完整介紹在地神祇,與較少被論及的「厭勝物」為主題的專書。
台南大學教授戴文鋒指出,「厭」字同壓字,為鎮壓、壓制之意;「勝」有克制、制服之含義。「厭勝」就是壓制人、事、物或妖魔鬼怪之意。厭勝物一般設置於廟宇周遭、聚落、道路、橋梁、水邊或建築物門牆上。在台江可以發現有土崙、石敢當、榕樹、劍獅、石碑、寶塔等,是其他地方比較少見的厭勝物。
戴文鋒以「神奇寶貝」來形容台江流域因應水患而衍生的辟邪、鎮壓器物(又稱厭勝物),聖母廟文物館收藏的「箕水豹石碑」是全台灣唯一以「箕水豹」做為主題的厭勝物。1831年,曾文溪氾濫,聖母廟遭洪水沖毀,三郊公局與鹿耳門村(現今土城)居民護廟情殷,乃立箕水豹石碑於廟埕。
台江處長張登文說,《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委託戴文鋒教授研究團隊,進行台江地區無形文化資產調查成果,以平順流暢的手法轉化為好讀的文本,帶領讀者認識地方民俗與信仰。新書將陸續寄出予鄰近的學校及圖書館參考、借閱,讓教育工作者認識並能夠帶領學生了解台江民俗及厭勝物的故事,發掘台江的神奇寶貝就在你我身邊。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表《神行台江─神祇與厭勝物傳說》新書。(記者王姝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