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瀕危物種 農委會去年核發「生態薪水」逾3千萬
針對瀕危與重要物種如石虎、水雉、草鴞、水獺等動物所在的熱區,為鼓勵民眾採取保護措施,農委會林務局自2021年祭出生態給付方案,也就是透過給付「生態薪水」給配合制度執行保育措施的友善生產者和社區居民,作為他們代替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重要公益價值的報酬。(資料照,南投縣府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針對瀕危與重要物種如石虎、水雉、草鴞、水獺等動物所在的熱區,為鼓勵民眾採取保護措施,農委會林務局自2021年祭出生態給付方案,也就是透過給付「生態薪水」給配合制度執行保育措施的友善生產者和社區居民,作為他們代替全民良善管理土地、維護重要公益價值的報酬,林務局表示,去年所核發的獎勵金就達3150萬元。
石虎可愛迷人,但因石虎因其習性,會跑到雞舍吃雞,讓養禽戶卻為牠們感到頭疼;大家都知道要保護黑熊,農人卻擔心牠們接近農舍覓食。
動物到人類聚落或農田裡覓食、棲息,雖是生態環境良好的指標,卻也為農民帶來生計上的困擾,甚或安全疑慮。為扭轉山村居民對野生動物侵擾的負面印象、保育瀕危物種,農委會以實質報酬鼓勵民眾採取對瀕危物種族群及重要棲地保護有利的作為,發展兼顧生活與生計的保育措施。
林務局於2021年推出生態給付,就有10個縣市、83個鄉鎮、74個社區加入,超過1700人參與,促成友善管理農地與棲地面積逾700公頃,成功營造412處野生動植物棲地環境,保全農業生產地景,同時維護農田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
林務局表示,第1年推出時所核發的獎勵金為2075萬元,去年則發出超過3千萬元,今年除延續原方案4物種及4棲地給付內容,更將在各山村部落大力推動已在去年9月上路實施的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要扭轉居民對於黑熊侵擾村落、家畜、農作物造成損失的負面印象。
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分為「瀕危物種生態服務給付」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兩大類別,前者針對石虎、草鴞、水獺與水雉4種瀕危物種,後者則是針對水田、水梯田、陸上魚塭、私有保安林4個重要棲地型態,依其物種和棲地特性,給予相應的保育行為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