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學測》化學近10年最難、物理和生物也難 補教師:要靠地科拿分

今年學測自然科,補教老師直言非常難,化學科近10年最難,物理和生物也難,考生要靠地科拿分。(記者林曉雲攝)

今年學測自然科,補教老師直言非常難,化學科近10年最難,物理和生物也難,考生要靠地科拿分。(記者林曉雲攝)

2023/01/13 17:58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大學學測首日第二節考自然科,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球科學,補教老師分析,化學是近10年最難,物理和生物也難,多題超出必修範圍,生物考17題,只有5題是簡單題,生物錯4題以內是「神人」,地球科學相對平易近人,拿分要靠地科,5標預估13、11、8、6、5級分,前4標均估下降。

物理老師邱博文表示,去年大量考出數字計算題,今年多考文字敘述題,由此可見教授出題不穩定,另不少超出高一物理基礎範圍,考題中間偏難,答題吃力,必須用削去法,搭配解題技巧,對物理教學非好現象,例如第28考物理發展史,第29題考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負壓隔離病房,第30題考「數量級」超出範圍;第32題須有實際計算,高一物理未提此公式,只能用削去法猜;第35題考熱力學第一定律也超出範圍,但命題者用能量守恆定律去規避超出範圍,第37至40題組題最困難,題幹給太多符號,考生計算難度高。

化學老師黃鑫表示,今年是近10年學測化學科最難一年,需要大量詳細計算,計算題非常多,時間不夠會很吃力,考出跨章節和跨科整合能力,連接物理和生物等科,送分題很少,考生除要學好必修化學,更要加強選修化學,如第22題考高三下有機化學,第25和26題計算複雜且考選修化學的限量試劑概念,已超出範圍;第45至47題結合生活中的化學概念,第55到60題組考出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

生物老師游夏表示,去年難,今年更難,是未曾見過的難度,難題如第10題、18題和55題,第10題敘述易致考生誤會,答錯率高;第18題難度超高,必須了解單基因和多基因的比較,連補教老師都猜題,每個選項文字非出自課本,時事題考出病毒和諾貝爾,考科學歷程如第48和49題考孟德爾的分離律和獨立分配律,第50題考圖表題;第57題考演化力,未在課本名詞內。

地科老師蕭騏表示,今年地科屬於中間偏易,平衡整個自然科難度,讓考生可拿到一些分數,單選第4題考出生活題瘋狗浪,圖表分析題如第2題結合機率命題,用刪去法可答題,今年學測未考出模擬考常見的「米蘭科維奇」;第7題可不用計算、用刪去法即可答題,第51至54題的題幹圖形較不精準,易誤導考生;第41至44題題組考地球和火星特性比較,題幹表格和答題關連不大,第44題有爭議性是「絕對星等」定義是從地球觀察,題幹是從火星觀察有誤差。

學測化學科近10年最難,物理和生物也難 補教老師說要靠地科拿分,預估5標中前4標均下降。(記者林曉雲攝)

學測化學科近10年最難,物理和生物也難 補教老師說要靠地科拿分,預估5標中前4標均下降。(記者林曉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