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薑田不能連續種 中研院研究解決薑農大難題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湯森林,與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姍樺團隊研究發現,土壤添加益菌「貝萊斯芽孢桿菌」後,可讓薑於同塊農地重複栽種後,還能增加產量。(資料照,記者謝介裕攝)
首次上稿 10-21 22:36
更新時間 10-22 07:52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天氣濕冷,喝碗熱呼呼薑雞湯最好,薑是最常見的辛香料作物之一,受植物病害與地力限制,薑農難以短期於同塊農地連種,此狀況將有望突破,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湯森林,與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姍樺團隊,研究發現土壤添加益菌「貝萊斯芽孢桿菌」後,可讓薑於同塊農地重複栽種後,還能增加產量,該益生菌於作物使用,還有潛力可大量減少農藥的用量。
依農委會統計,台灣去年栽種薑的面積為851.17公頃,該研究第一作者、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王誌偉,長期在台灣薑主要產地之一的台東輔導薑農,他說,薑農通常不會在短時間於同一塊農地連續種植薑,至少必須要讓農地休息5到10年以上。
若未讓農地輪作其他作物,王誌偉說,薑受到嚴重植物病害的風險大增,可能導致收成大幅遽減,甚至全無收成,大部分具多年經驗的薑農,要種薑都會選從未種過薑的農地,但台灣農地有限,加上對薑有固定需求,若要降低開發耕地的壓力,勢必要解決薑的連作問題。
於湯森林主持的實驗室攻讀博士的王誌偉,決定從土壤微生物著手,以解決薑的連作障礙,在湯森林與楊姍樺指導下,針對薑的生長過程與病害來研究微生物種類的差異或變化,更發現土壤若添加有益微生物「貝萊斯芽孢桿菌」後,可能因該芽孢桿菌可分泌澱粉酶、蛋白酶等,幫助有機物質分解進而增加產量,並預期可抑制薑常見的植物病害「軟腐病」與「青枯病」等,這兩類病害就是造成薑連作最主要的障礙。
王誌偉進一步指出,和只使用化學農藥的連作薑地試驗處理相較,同一農地土壤添加貝萊斯芽孢桿菌後,薑連作的產量不僅增加,還改變薑塊莖的土壤區域內之微生物種類(根圈微生物相),這也是首度在該作物上證實該桿菌具改變根圈微生物相的效果。
貝萊斯芽孢桿菌對於薑的效果,王誌偉拿民眾為保健腸道而吃的益生菌來比喻,同樣會讓薑與農地更健康;他說,未來將會進一步研究該芽孢桿菌與其他土壤益生菌是否可取代農藥,讓薑耕作可更友善環境,更希望可以找到解決薑耕作連作障礙的其他關鍵微生物。
該項研究登於美國微生物學會的科學期刊《微生物光譜》(Microbiology Spect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