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澎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今年以荷澎相遇400年為主題

中研院台史所長許雪姬,返回故鄉澎湖共同舉辦澎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記者劉禹慶攝)

中研院台史所長許雪姬,返回故鄉澎湖共同舉辦澎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記者劉禹慶攝)

2022/08/27 15:55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邁向第22年的澎湖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今日正式開幕,因適逢荷蘭風櫃建城400年紀念,因此中研院台史所、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都加入合作辦理,近30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成為學術界盛事,但相較於學界一頭熱,澎湖民間則無感。

應邀開幕致詞的縣長賴峰偉表示,今年適逢荷蘭人第2次(1622年)抵澎建築風櫃尾荷蘭城400年,故以此為主題,探討400年前澎湖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歷史、經濟、文化發展,相當有意義。

中研院台史所長許雪姬表示,此次會議將探討1622年西方各國如何看待澎湖、當時澎湖的人口數,及以荷蘭城的考究。期待透過研討與史料,深入了解澎湖在歷史上的角色定位。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表示,這次共邀集近30位專家學者,包含3位國外學者,日本中島樂章教授、澳門金國平研究員及德國普塔克教授。議程規劃5場論文發表(共計13篇論文將參與口頭發表)、1場新書發表會及1場綜合座談。

雖然學界對於荷澎接觸史相當熱絡,但相較於澎湖民間而言卻無感,主要是荷蘭風櫃建城400年,僅在蛇頭山剩下空蕩蕩遺址,因當年磚瓦石材都拿到台南安平建城,根本是荒蕪一片,就算立碑解說,也無法讓澎湖人民感同身受,澎湖姓氏學專家蔡光庭老師曾建言,在蛇頭山設立小型史料館,透過圖文並茂模式介紹,讓遊客及民眾更認識這段淹沒於荒煙蔓草間的歷史。

澎湖風櫃荷蘭城遺址,僅剩下界碑可供辨識。(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風櫃荷蘭城遺址,僅剩下界碑可供辨識。(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