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中國打壓 桃改場發展桶柑全果利用加工技術
農委會桃改場研發桶柑全果加工利用技術,削下的果皮可製成精油。(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國自3日起宣布暫停台灣柑橘類水果輸入,農委會桃園農改場研發桶柑加工應用技術,讓過去以加工做成果汁為主的桶柑變成可全果利用,果皮可榨取精油外,果肉可加工成餡料,該技術已技轉給桃園新屋區農會,該農會於今年中秋就會推出只有在新屋區農會可買到的限量桶柑酥。
桶柑的生產季節集中在11月到隔年的2月,種植面積約3千公頃,其中2千公頃集中在新竹以北區域,產量則約5萬噸,因為生產季節集中,透過加工增值也是重要課題,過去桶柑剝皮、取肉等多靠人工,桃改場研發機械設備可以自動削皮、取肉,大幅節省作業時間,另透過研發的全果應用加工技術,讓過去多做為果汁加工運用的桶柑可製成適合製成糕餅的餡料,果皮也可榨取精油再做利用。
農糧署北區分署副署長林美華表示,國內生產的桶柑都幾乎都是供應內銷,並沒有外銷,有一部分桶柑會拿來做加工;桃改場場長郭坤峯表示,透過加工可以讓產品有高附加價值的利用,也有助於格外品的利用,增加農民的收益。
中國屢次打壓台灣農產品,據了解,農委會近年大力發展加工技術,也輔導農漁會取得加工技術,加大加工量能,讓農產品都可透過加工利用加值外,也讓農產品的產品壽命更長。
取得桶柑加工技術的新屋區農會推廣部主任盧永才表示,果農生產的桶柑大約有2成屬於格外品,很多農民都希望可讓桶柑做更多的加工利用,該農會透過該技術推出不同於鳳梨酥的中秋限定的柑橘酥,並限定桃園新屋販售,該柑橘酥保留桶柑的酸甜鮮香,並採限量發售。
桃改場另外也研發出新品種仙草「桃園3號仙豐」,該品種仙草為株型半直立、方便機械採收,較過去品種具有更豐富的凝膠與香氣,桃改場表示,之前仙草通常都要先曬成仙草乾,並且必須放置熟成2年後使用,且都要費4小時的時間熬煮,才會熬出仙草特有的青草香氣與凝膠,新品種因為凝膠豐富,再搭配該廠研發的乾燥粉碎加工技術,用沸水沖泡就可取得仙草凍,也因為不需放置熟成,和過去呈現黑色色澤的仙草凍不同,呈現草綠色。
農委會桃改場研發桶柑全果加工利用技術,桶柑果肉可製成餡料並做加工運用。(記者楊媛婷攝)
桃園新屋區農會推出柑橘酥。(記者楊媛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