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30年有成 花蓮Makotaay生態藝術村「把藝術種在土地上」
Makotaay生態藝術村的土地(道路右側)位於東管處石梯坪遊憩區內,2020年10月族人陸續取回土地權狀後,開始打造生態藝術村,今年也開始打造藝術村的基礎設施,要讓種在土地的藝術生根。(Makotaay生態藝術村提供)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歷經30年的還我土地運動,花蓮豐濱鄉Makotaay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在2020年10月陸續從國家手中收回祖先的土地,第3年舉辦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藝術季今天開幕。「村長」藝術家伊佑‧噶照說,族人不僅回到土地生活耕種,更要在土地「種藝術」,賦予土地新的價值。
Makotaay生態藝術村位於東管處石梯坪遊憩區範圍內,屬於豐濱鄉「石門段823、592地號」,對當地族人而言,土地在日本時代就被政府拿走、終戰後持續為國有,後被劃為花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的土地,部落從1990年開始的還我土地抗爭開始,經過30年的努力,30多位地主終於在2020年10月後陸續取得土地權狀。
Makotaay生態藝術村今天下午舉辦開幕活動,現場Makotaay 部落頭目 Ro’it(林清進)替藝術村及藝術家祈福「用自己想法完成所有夢想」;藝術村的「Sota’ 市集」也開市,還有音樂自由舞台登場,吸引遊人品嚐美食、逛手工藝品及小農市集,市集活動將持續到本月5日,藝術村展期則將持續整個暑假至8月31日。
藝術村「村長」也是駐村藝術家之一伊佑.噶照說,因為地主不少人是藝術創作者,大家決定在這塊土地「種藝術」,生態藝術村也在2020年誕生,去年因疫情暫停,今年邀請藝術家朋友一起駐村,藝術家們擁有建築、景觀設計、環境規劃、立體藝術等各種專長,一同規劃土地未來願景。伊佑說,他希望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土地帶來的能量。
參加藝術村活動的遊人們,拿起藝術村地圖按圖索驥,沿著蜿蜒的小徑穿越種有芋頭、玉米、南瓜的田地及海濱的林投樹,還看得到當年部落老人家以咕咾石疊起的土地界線,藝術家們的作品則錯落其間,到處有驚喜。例如宜德思‧盧信的作品「飛行者」,一頭擁有金色鹿角的純白色水鹿彷如突然從林中躍出,昏暗暮色中發出微光,呈現山林和土地守護者的意象。
來自台東小馬部落的創作者林戎依說,駐村期間聽村長伊佑分享族人如何觀察海浪,找到捕魚最佳的時機,她發現海洋文化深植在Makotaay人的心中,因此他以海洋意象完成作品「流動的根」,象徵傳承人與土地共生的美好文化。
藝術工作者黃林育麟(鐵木)是南投力行部落的泰雅族人,他說,從小生長的部落是代表山林的文化,來到太平洋之濱的東海岸與阿美族人一起生活,對他是很大的文化衝擊,他虛心去感受、完成作品「學習你們靈魂的樣子」,向尊敬的部落伊娜、村長伊佑嘎照致敬。
此外,具建築背景的鍾秉宏,則透過作品「部落的身體」呈現2020年藝術村成立之初引水工程的艱辛;住在秀姑巒溪上游萬榮鄉紅葉村的織藝工作者林介文,來到出海口的港口部落駐村創作,讓她感受到「我們都來自同一滴水」,因此特別在秀姑巒溪口的小舟上織布,完成作品「cepo'人」。
策展人Nacaw Putun說,參與駐村的藝術家包括王昱心、周代焌、宜德思.盧信、東冬.侯溫、林介文、林戎依、林毓芝、夏禹九、許維強、黃林育麟(鐵木)、鍾秉宏、伊佑.噶照共12位,分別以繪畫、裝置藝術、影像、陶瓷、行為藝術及生態概念等形式呈現;東華退休的潘小雪老師也帶來畫作「向你致敬」,紀錄一路以來共同爭取土地權夥伴們的臉譜。
Nacaw說,今年是有意識地「創造」藝術村,規劃823藝術村、以及592農耕區二大區塊,包括打造藝術村基地的環境、基本設施等,希望建立永續的環境生態,藝術家駐村期間也透過田野採集、創作論壇、講座進行交流,希望邀請大家一起分享這片土地的豐盛及美好。
港口部落Makotaay生態藝術村開幕,現場音樂家與部落族人共同演出,觀眾在輕鬆的氣氛裡頭吸收海洋藝術及文化。(Makotaay生態藝術村提供)
Makotaay 部落頭目 Ro’it (林清進),為生態藝術村活動開幕進行祈福。(Makotaay生態藝術村提供)
林戎依和她的作品「流動的根」,取材來自阿美族人討海維生的意象,作品表現海洋文化的傳統會繼續灌注在這片被祝福的土地。(記者花孟璟攝)
林毓芝的作品「海是另一片土地」位於石梯坪遊憩區路邊,背景看得到太平洋,拱門的白色線條猶如浪花,穿過這道門就進入海洋的領域,對靠海吃海的阿美族人來說,海洋是土地的另一種形式。(記者花孟璟攝)
來自南投縣力行的泰雅族藝術工作者黃林育麟(鐵木),從山區來到海邊和阿美族一起生活,深受衝擊,作品「學習你們靈魂的樣子」表達阿美族人敬畏自然、溫暖待人的海洋文化。(記者花孟璟攝)
宜德思‧盧信作品「飛行者」雕塑,一頭純白色的水鹿擁有金色的角,站在海邊的咕咾石上,是土地守護者的意象。(記者花孟璟攝)
Makotaay生態藝術村村長伊佑‧噶照的作品「被土地寄託的人」,蝴蝶停在手上的意象十分溫柔。(記者花孟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