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小燕鷗繁殖地 搭圍籬驅狗、布設假鳥引築巢
在小燕鷗棲地布設假鳥吸引小燕鷗築巢,加強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桃園市野鳥學會提供)
〔記者魏瑾筠/桃園報導〕二級保育類小燕鷗每年5至7月繁殖季時,會遠從印尼、澳洲和紐西蘭等地飛來台灣,其中桃園市沿海有5處為小燕鷗的主要繁殖棲地,為吸引更多小燕鷗在桃園沿海安心築巢繁衍下一代,桃園市政府、台灣中油及民間社團共同簽署意向合作書,將加強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工作,包括搭建圍籬、防止流浪犬入侵,並布設假鳥吸引小燕鷗築巢。
桃園市政府副秘書長邱俊銘今出席「小燕鷗賞鳥趣活動」介紹,小燕鷗喜歡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是唯一在台灣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牠們飛到台灣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後,會在7、8月時再南返,其中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重要濕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灘及大潭G1、G2區等是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的5個主要繁殖棲地。
據桃園市野鳥學會近3年的觀測紀錄,每年平均約150隻成鳥會出現在桃園沿海,最高可達200隻,今年截至6月初的調查結果,已在竹圍漁港北堤觀察到150隻成鳥,不過,其他棲地因大環境變遷,無論是成鳥及雛幼鳥數量都不如以往。
對此,桃園市政府整合台灣中油、民間社團的資源並與桃園市野鳥學會合作,在小燕鷗棲地的0.7公頃範圍內搭建圍籬,防止流浪犬入侵、天敵、人車干擾,並布設假鳥吸引小燕鷗築巢,放置庇護瓦幫牠們遮風擋雨防日曬。
中油副總經理邱家守說,早期小燕鷗在桃園繁殖數量最多的地點是在觀音大潭廢棄工業港,也就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地點,經桃園市野鳥學會多次爭取,2019年決議在竹圍漁港北岸原小燕鷗棲地架設圍籬,提升小燕鷗繁殖成功率,作為大潭棲地損失的補償,此次合作將為小燕鷗爭取更多的繁殖地。
桃園市海管處長林立昌表示,小燕鷗特徵是黃色的嘴和黃色的腳,而小燕鷗的蛋殼顏色花紋跟石頭很像,不易被察覺,提醒民眾到海邊遊玩或淨灘,務必小心留意,且小燕鷗是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不得任意騷擾、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違者恐將面臨刑責,若發現有疑似違法行為,可協助蒐證並立即撥打海巡專線:118。
另,為讓大家更了解小燕鷗,海管處也舉辦「小燕鷗賞鳥趣活動」,7月10日前每逢例假日都會提供3場免費導覽,並在竹圍漁港天幕廣場及北岸停車場設有接駁站,提供賞鳥巡迴專車,邀請民眾一同欣賞小燕鷗。
放置庇護瓦幫小燕鷗遮風擋雨防日曬,營造更好的棲地。(記者魏瑾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