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稱台灣進口白帶魚包裝驗出新冠病毒 感染科權威:全球尚未有案例
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全球尚未有案例因為接觸外包裝染上武漢肺炎。(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15)在新聞發布會中指出,台灣輸入的冰鮮與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檢測出有新冠病毒陽性,依規定暫停該公司輸入水產品到中國一週,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全球還沒有聽過有人因為接觸外包裝染疫,也說若要在包裝上驗出病毒,必須是包裝工人染疫又沒戴口罩,且對著包裝品一直咳才可能有極少量的病毒,「可能性非常低。」
中國海關總署10日公告指出,從台灣進口的一批冰鮮白帶魚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因此依照規定對引進該產品的北都公司實施暫停一週輸入的措施。
中國在各國農產品或食品包裝上聲稱驗出新冠病毒已非頭一遭,從挪威鮭魚到厄瓜多白蝦,還有進口櫻桃,甚至中國連自己本地生產的白帶魚都曾發布通告說驗出新冠病毒陽性。
我國的冰鮮白帶魚運到中國通常走船運,不到1天就會運到,這次中國聲稱在一批白帶魚的外包裝上驗出新冠病毒,黃高彬表示,要驗出病毒存在,除非是包裝該批白帶魚的工作人員本身確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卻又投入作業,且作業過程還要全程沒戴口罩並對著外包裝狂咳,才有可能殘留病毒,「但只要想一想,就知道這個機率很低,況且即使有殘留病毒,病毒量也非常低。」
黃高彬表示,中國之前也有公布說在挪威鮭魚等驗出新冠病毒,但事實上中國也未公布有案例是遭此途徑感染。
黃高彬進一步指出,操作水產包裝、運銷等,通常都會戴手套,如果包裝真的有殘留病毒,因為量很低,因此致病性風險也非常低,「幾乎是不容易致病,除非故意把碰過外包裝的手套直接拿到嘴裡吃,或者沒戴手套接觸眼口鼻,但機率還是很低,因此全球都沒有相關因此染疫的案例。」
黃高彬說,民眾不用過於緊張,首先大家不會吃外包裝,加上新冠病毒遇到80度以上溫度就會死亡,以白帶魚的食用習慣來說,都是煮熟才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