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萊豬進口1年 食藥署統計:檢出萊劑「0」

我國去年開放萊豬進口,根據食藥署邊境採檢統計,檢出萊劑都是「0」。(歐新社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我國從去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到12月31日止,根據我食品藥物管理署邊境採檢統計,所有進口豬肉、豬肝、豬腎和豬其它可食部位檢驗結果,檢出萊劑都是「0」。
我國去年開放萊豬可進口,部分民眾擔心吃到含萊劑的豬肉,不過食藥署對進口豬肉查驗,整年下來連一塊含萊劑的豬肉都沒有。不少肉商也直言,含萊劑的豬肉根本沒有市場,也不好吃,根本不想進口。
我國豬肉消費以國產豬肉佔絕大多數,豬肉佔比為88%,豬肝、豬腎和豬其它可食部位佔比高達95%。市面上能吃的到的豬肉幾乎都是國產豬。進口豬肉則以較高檔、特殊的豬肉如西班牙伊比利豬。去年進口的豬肉也以西班牙佔最大宗,高達1164批、2萬912公噸。
去年底針對萊豬進口公投結果被否決,萊豬仍可開放,但多數肉商都表示因無市場、不會進口萊豬。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也表示,「豬肉儀表板」仍會持續放在食藥署官網供民眾查詢,也會針對進口豬肉逐批查驗。

去年整年進口豬肉萊劑檢出數為「0」。(記者吳亮儀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