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太魯閣族嫁妝!花蓮紅葉部落「曬布節」 翻出壓箱傳家寶

萬榮鄉紅葉部落曬布節,婦女們坐在部落公園內欣賞拿出來曬的嫁妝布毯,有說不完的話題。(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曬布節,婦女們坐在部落公園內欣賞拿出來曬的嫁妝布毯,有說不完的話題。(記者花孟璟攝)

2021/10/24 19:44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曬被子囉!花蓮萬榮鄉紅葉部落的街巷、圍牆,今天曬出一匹一匹五彩斑斕的美麗織布,在這個太魯閣族為主的村莊裡,家家戶戶都藏著女性祖輩手織的布毯,原來在太魯閣族文化中,女孩出嫁前媽媽會為她織布毯作為嫁妝,材質從最早期使用苧麻、到工業時代之後拆不要的毛衣線來織布,呈現部落織藝文化!

Mhidaw Qabang曬布節今天在花蓮萬榮鄉紅葉部落登場,活動發起人太魯閣族織布藝術家林介文是紅葉村的孩子。她說,織布是太魯閣族婦女必學的手藝,族人習俗是女孩出嫁前,祖母、母親會送她手織的布毯當嫁妝,布毯的功能是夜晚禦寒,早期是採取苧麻來織布,但材料不容易取得。

她說,部落婦女「有什麼材料就拿什麼來織布」,包括基督教會發給村民的毛衣,族人領回家丟給小孩子們拆成毛線後,再讓阿嬤配色、理線,重新編織成布毯,族語叫做「tambrihen」,是毛衣交換成毯子的意思;此外,婦女去西部紡織廠當女工,很多女工放假回部落,會把工廠淘汰的線帶回來分送給親友,也成為織布的材料!

跟隨著林介文的腳步,參加民眾先是在紅葉國小前「百年老樟樹」的部落大門,欣賞她貼近老樟樹紋路所編織的「Bubu」作品(太魯閣族語母親之意),也徒步走進部落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門前、圍牆、甚至是台電電箱,都曬著部落媽媽們從家裡衣櫃翻出的寶貝,媽媽、阿嬤們害羞地介紹,「這是我媽媽織的、這是我自己織的」,整個部落都是織布的藝術館。族人說,現在雖然布毯已經很少用,但一定會好好珍藏、一代傳一代!

部落婦女馬賽.日依亞除了掛出10多件珍藏的毛線毯子,還挖出一件200年歷史的男性巫師、長老所穿的苧麻編織背心,裝飾古早的珠子、鈴鐺,背心上半部白色、下半部使用天然的「薯榔」染成紅色,只有在特殊的祭拜、治病的場合才會穿,由於年代久遠、蛀蟲啃蝕,有少許破損。

馬賽說,這件背心是阿嬤的嫁妝 ,阿嬤來自天祥附近的「ubibo」部落,但背心現況讓參觀民眾當場驚呼,「看到心中都揪了一下」!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見狀也立刻向馬賽說,「這件背心已經是博物館等級的文物了」,將會聯繫專家協助修補。

隨著時代變遷、衣物被褥都能輕易買到,太魯閣族婦女也漸少織布了。林介文說,多年前父親帶她到阿嬤的衣櫃前,當衣櫃打開的剎那,她看見上百件的織布層層疊疊,都是阿嬤留給她女兒、孫女們的禮物,因為阿嬤擔心孫女輩以後的女孩會沒有嫁妝,所以她不斷地織,想到阿嬤的心情她也忍不住要落淚,「我的人生也從那一刻起,瘋狂地愛上織布藝術創作」。

林介文說,曬布節希望讓全村的婦女們都一起打開衣櫃,把布料拿出來、掛出來,讓小孩都看到,原來部落有這麼多美麗的布、美好的織布文化,是被隱藏起來的,希望紅葉村的價值可以有另外一層面的展現,布毯從顏色、織紋到文化的底蘊,整個背後的歷史跟故事有太多智慧,值得被挖掘。

東華大學原民院老師王昱心說,她從西班牙回來後認識介文,後來進一步認識介文的部落,10多年前第一次參加曬布節「印象非常深刻」,看到整條街都是曬滿了布毯,這才深刻理解到「這些布不只是讓人蓋被子取暖而已,都是家人滿滿的愛」,參加曬布節就像分享到很多祝福和愛,十分動人。

萬榮鄉紅葉部落舉辦曬布節,阿嬤衣櫃裡面珍藏的寶貝出來透透氣,盼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原來太魯閣族人的織布文化那麼典雅及美好」,也充滿長輩滿滿的愛。(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舉辦曬布節,阿嬤衣櫃裡面珍藏的寶貝出來透透氣,盼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原來太魯閣族人的織布文化那麼典雅及美好」,也充滿長輩滿滿的愛。(記者花孟璟攝)

林介文(左)為參觀曬布節的民眾導覽,部落阿嬤把織布曬在台電電箱上,看到這麼多人來欣賞自己的織布,忍不住害羞起來,她說,每一條布平均要織2、3天,最後再全部拼接起來「要花很久、很久的時間」。(記者花孟璟攝)

林介文(左)為參觀曬布節的民眾導覽,部落阿嬤把織布曬在台電電箱上,看到這麼多人來欣賞自己的織布,忍不住害羞起來,她說,每一條布平均要織2、3天,最後再全部拼接起來「要花很久、很久的時間」。(記者花孟璟攝)

部落婦女馬賽的家,院子及門廊下掛了10多條珍貴的嫁妝布毯,美麗的花紋令人讚嘆。(記者花孟璟攝)

部落婦女馬賽的家,院子及門廊下掛了10多條珍貴的嫁妝布毯,美麗的花紋令人讚嘆。(記者花孟璟攝)

紅葉部落婦女馬賽擅長織布,她還從櫃子裡面翻到這件約200年歷史的太魯閣族男性長老背心,是她阿嬤的嫁妝,阿嬤出生的地方在秀林鄉立霧溪的部落,百年前被日本人搬遷到萬榮鄉紅葉村。(記者花孟璟攝)

紅葉部落婦女馬賽擅長織布,她還從櫃子裡面翻到這件約200年歷史的太魯閣族男性長老背心,是她阿嬤的嫁妝,阿嬤出生的地方在秀林鄉立霧溪的部落,百年前被日本人搬遷到萬榮鄉紅葉村。(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婦女馬賽的阿嬤的嫁妝是200年的古物,是太魯閣族男性長老穿著的苧麻背心,下半部以薯榔染色,裝飾有珠串和鈴鐺,有些許破損,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見狀,當場表示將聯繫織物專家來修復。(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婦女馬賽的阿嬤的嫁妝是200年的古物,是太魯閣族男性長老穿著的苧麻背心,下半部以薯榔染色,裝飾有珠串和鈴鐺,有些許破損,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見狀,當場表示將聯繫織物專家來修復。(記者花孟璟攝)

太魯閣族婦女編織的毛毯,是女兒出嫁的嫁妝,一般都由母親、祖母織布準備。部落婦女說,布毯會好好珍藏,一代傳一代。(記者花孟璟攝)

太魯閣族婦女編織的毛毯,是女兒出嫁的嫁妝,一般都由母親、祖母織布準備。部落婦女說,布毯會好好珍藏,一代傳一代。(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曬布節,不但呈現太魯閣族婦女的織布手藝,還有傳承給家人、後輩滿滿的關懷與愛。(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曬布節,不但呈現太魯閣族婦女的織布手藝,還有傳承給家人、後輩滿滿的關懷與愛。(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曬布節,部落長輩用毛線、苧麻混織的布毯,展現婦女的自己發揮的創意。(記者花孟璟攝)

萬榮鄉紅葉部落曬布節,部落長輩用毛線、苧麻混織的布毯,展現婦女的自己發揮的創意。(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