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開展 太魯閣族人盼縮小遺址範圍

    崇德遺址位於立霧溪出海口左岸河階台地,範圍約8公頃,居住在此地的太魯閣族人希望遺址範圍可以縮小,把影響降到最低。(記者花孟璟翻攝)

    崇德遺址位於立霧溪出海口左岸河階台地,範圍約8公頃,居住在此地的太魯閣族人希望遺址範圍可以縮小,把影響降到最低。(記者花孟璟翻攝)

    2020/08/15 23:35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縣文化局今在秀林鄉太魯閣族文創園區,為「看見連結時空的壹圓硬幣-崇德考古遺址特展」舉辦開幕活動,展出橫跨1300年來在崇德流轉移動的人類活動軌跡。然因列冊遺址範圍廣達8公頃,當地太魯閣族人盼重新檢討。對此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說,明年起將陸續執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包括地表採集、鑽探等,以重新檢討遺址範圍。

    崇德遺址位於立霧溪河口左岸的河階台地,主要位於秀林鄉崇德村上崇德聚落及附近區域,面積約8公頃。由於村民申請興建房舍,花蓮縣文化局於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分別在下崇德段834地號等3筆土地,進行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發掘成果今天在秀林鄉「太魯閣族文創園區」展出。

    崇德遺址的重要性在哪裡?據中研院劉益昌等人1988年起的考古研究顯示,由於立霧溪出產沙金,在距今約1300年的金屬器時代中晚期,就有「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人群,在此從事冶鐵、淘金及冶金活動,是全台第一個發現有金器的考古遺址,由於遺址發現的陶器,陶土夾沙的成份顯示來自海岸山脈,研判是北部十三行文化、東部靜浦文化間的中介要地。這批人在立霧溪流域活躍長達1000年,活動範圍曾深入到陶賽、甚至托博闊一帶,直到距今約300年原居南投的太魯閣族跨越奇萊主北峰東遷,才逐漸被太魯閣族人取代。經學者鍾國風、林坤佑等審查後,2008年決議將崇德遺址納入列冊追蹤遺址。

    現場導覽的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姚書宇說,其中1079地號共出土7處墓葬,因東部的氣候及環境條件,僅剩部份下肢骨,採「側身屈肢」方式埋葬,頭部後方有陪葬的陶罐,這些出土的陶罐都相對完整,擁有漂亮的紋飾,其他還包括陶片、以及山豬上顎臼齒、山豬獠牙及獼猴等哺乳類牙齒等。她說,這些人與現今在崇德居住的人並無直接關聯,文化上與北部十三行文化較相關。

    而崇德遺址除了發掘出史前遺物,還包括台大尹意智考古團隊2016-2019年發掘到的日本時代的瓷杯碎片、「神藥」小藥瓶、國軍1950年代中山裝上的鈕扣、可能為1914年太魯閣戰爭使用的步槍彈殼。

    此外,2019年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台大陳有貝團隊發掘出的大量「壹元硬幣」,經過崇德部落口述歷史訪談,發現是太魯閣族晚近以來發展出的「祖靈溝通媒介」,例如巫師Rabay Lowbing說,身體感覺不舒服就是有小鬼阻礙,「丟一塊錢、吐一口水」,祂就離開了。

    今天的特展開幕,包括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帖喇.尤道、秀林鄉長王玫瑰、崇德部落會議主席高陳宏明、崇德村長卓明義等都與會關心。對於特展以「壹圓硬幣」作為連結時空的媒介,秀林鄉長王玫瑰也說,她小時候曾看見紋面的阿嬤拿出一元硬幣埋進土裡,因為小時候的她覺得「一元很大耶,可以買很多糖果」,急問阿嬤「妳在幹什麼」?阿嬤回答:「小孩子不要講話,我在和祖先講話」,後來她也看過鄰居長輩這樣做,這次展出結合部落口述歷史,值得肯定。

    而考古遺址特展展出的同時,崇德村長卓明義受訪說,當初文化局劃設崇德列冊遺址範圍時,沒有經過部落會議同意,且8公頃範圍實在太大了,希望能縮小,文化局針對遺址對居民生活可能的影響,也應和族人溝通清楚;他也說,希望未來崇德遺址的文物,能夠移回崇德村並成立文物館展出。

    對此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說,針對列冊遺址範圍重新檢討,花蓮縣文化局已向文化部申請到350萬元經費,明年起陸續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委託專業考古團隊進行地表採集、鑽探、試掘等等,如有發現文物者列入「蛋黃區」,未發現文物則列為「蛋白區」,評估報告送花蓮縣文化資產審議會,如審議確認沒有文資價值的區域就會解除遺址編定。江躍辰也強調,由於遺址範圍太大,不可能在1年內全部完成,會逐年進行,評估如何進行及順序等,也會和部落開會討論溝通。

    他強調,針對指定遺址上的土地所有權人,縣府不但每年發給每平方公尺9元的「考古遺址補償金」,1公頃就有9萬元;此外,遺址上的民眾申請蓋房子,文化局也全額負擔試掘費用,屋主不用花一毛錢;如試掘發現有史前遺物,搶救發掘同樣也是縣府全額出資,待所有文物都完成搶救後,土地仍可照樣蓋房子,民眾不會有損失;重點是現有的房屋完全不受影響,即使房屋下方有文物亦採取「現地保存」,除非房子準備拆除重建,或房屋準備擴建,會動到地基須要申請建照,才會需要進行考古試掘、搶救發掘。

    秀林鄉長王玫瑰說,她很重視文化資產的價值,也希望文化局重視族人權益,因為族人不了解「土地和房子下面發生什麼事」。她說,謝謝文化局有把部落的聲音聽進去,考古發掘過程中,也感謝代表會主席等共同排解爭議。王玫瑰強調,希望遺址重新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的同時,也要和族人達成共識,該列冊保護就保護,該檢討就要檢討。(08/16 12:15更新)

    崇德遺址特展中復原CT-107考古遺址模型,發掘時間是2018年12月20日,內有6個陪葬用的陶罐。(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中復原CT-107考古遺址模型,發掘時間是2018年12月20日,內有6個陪葬用的陶罐。(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展出考古發掘時所挖出的山豬牙齒,左邊是公山豬的長獠牙,長度有9.9公分,右邊為山豬的上顎臼齒。(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展出考古發掘時所挖出的山豬牙齒,左邊是公山豬的長獠牙,長度有9.9公分,右邊為山豬的上顎臼齒。(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出土的方格紋陶罐,大多仍算完整,經過修復後呈現出史前人類質樸的美感。(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出土的方格紋陶罐,大多仍算完整,經過修復後呈現出史前人類質樸的美感。(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出產為數不少的陶片,花紋繁複,從圓雷紋、條紋、長方格印紋等都有。(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出產為數不少的陶片,花紋繁複,從圓雷紋、條紋、長方格印紋等都有。(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今天開幕,包括文化局長江躍辰(後排右五)、秀林鄉長王玫瑰(後排右六)、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帖喇.尤道(後排左三)等多位貴賓都出席。(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今天開幕,包括文化局長江躍辰(後排右五)、秀林鄉長王玫瑰(後排右六)、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帖喇.尤道(後排左三)等多位貴賓都出席。(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縣文化局昨在秀林鄉太魯閣文創園區展出崇德遺址考古發掘特展,現場呈現2018年12月發掘的CT-107考古遺址復原模型。(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縣文化局昨在秀林鄉太魯閣文創園區展出崇德遺址考古發掘特展,現場呈現2018年12月發掘的CT-107考古遺址復原模型。(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展場內,也把5個考古遺址進行3D建模,透過掃描QR-CODE就可重回考古發掘現場,而在搶救發掘完成後,地主也已經進行房舍施工。(記者花孟璟攝)

    崇德遺址特展展場內,也把5個考古遺址進行3D建模,透過掃描QR-CODE就可重回考古發掘現場,而在搶救發掘完成後,地主也已經進行房舍施工。(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