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施敏撰半導體界聖經 引領科研50年獲未來科學大獎

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施敏1969年提出金屬與半導體間基礎傳輸理論,撰寫出《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被譽為業界聖經,引領科研50多年,奠基人類各類電子系統要件,獲頒「華人界諾貝爾獎」的2021未來科學大獎。(圖由陽明交大提供)

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施敏1969年提出金屬與半導體間基礎傳輸理論,撰寫出《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被譽為業界聖經,引領科研50多年,奠基人類各類電子系統要件,獲頒「華人界諾貝爾獎」的2021未來科學大獎。(圖由陽明交大提供)

2021/09/13 10:54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施敏1969年提出金屬與半導體間基礎傳輸理論,撰寫出《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被譽為業界聖經,引領科研50多年,奠基人類各類電子系統要件,獲頒「華人界諾貝爾獎」的2021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電腦科學獎」並得100萬美元(約2800萬台幣)。

陽明交大表示,施敏在1963年取得美國史丹佛大學電機博士,進入知名研發重鎮貝爾實驗室(Bell Labs),1968~1969年請長假回國,指導張俊彥(已逝中研院士、首位工學博士),提出金屬與半導體間的電荷流動理論和傳輸模式,奠基50年來半導體科研,擴展為各類電子系統要件,大幅提升人類生活與文明。

陽明交大指出,施敏亦撰寫《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率先啟用在交大電子研究所,後獲全球矚目、翻譯成6國語言並發行逾300萬冊,被半導體界譽為聖經,不斷引用;也曾與貝爾實驗室共同發現「浮閘記憶體效應」等,從中延伸的快閃記憶體等也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

而2016年由科學家與企業家共創的民間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今年9月12日公布獲獎名單,施敏貢獻獲評委肯定,拿下「數學與電腦科學獎」,並可獲100萬元美金,高額獎金如「華人界諾貝爾獎」,預計11月頒獎。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交大前校長張懋中表示,科委會由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每一位獲獎人的誕生,都來自科學界客觀公正的評選與推薦。施敏教授的成就奠基相關領域,半世紀以來,對積體電路科技進展與社會的貢獻深遠,實為舉世同欽。

陽明交大細數,施敏曾在1991年獲IEEE J.J. Ebers獎、2017年獲IEEE最負盛名的Celebrated Member Award;是少數當選中研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也曾獲工研院院士、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等。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