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財兩失!疫情期間「假交友真銷售」申訴案大增 男性消費者成冤大頭
手機交友軟體盛行,不少男性民眾本為認識女性朋友,不料卻掉入消費陷阱。示意圖。(資料照,民眾提供)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統計今年1至6月的網路交友消費申訴案件將近80件,相當於去年全年網路交友申訴的總件數;其中有6成是美容服務業經由網路「假交友、真銷售」或「假交友、真貸款」,而申訴者皆是男性,本是為了結交女性朋友,最後卻落得人財兩失。
疫情期間,民眾宅在家的時間變長,上網的時間也相對較久。消保處發現多起業者假網路交友之名,行不當銷售之實,從而衍生消費糾紛的案例。
消保處綜整其手法指出,多為女性美容服務從業人員參加交友軟體認識消費者後,邀約到店捧場或體驗。而消費者體驗做臉時,多位女性美容服務從業人員不斷探詢消費者的經濟能力,並推銷產品,之後拿出一堆保養品宣稱其效果,推薦消費者試用。
而在未告知產品價格下,女性美容服務從業人員會擅自或要求消費者拆封試用,待體驗結束後,卻表示拆封即視為同意購買,消費者必須支付全部的金額。
若消費者表示能力不足以支付全部價金,女性美容服務從業人員則會假意表示可以分期付款,並拿出印製的定型化契約,要求消費者簽名,表示總公司要核對身分等個人資料之用,讓消費者在不明究理的情況下簽名,事後才知道是向融資公司辦理分期貸款。
消保處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消費爭議申訴者全是男性消費者,本是為了結交女性朋友,在認識年輕貌美的女性網友後,該網友主動邀約前往其美容服務業工作場所體驗消費,卻陸續被迫購買拆封的保養品,或者簽下融資公司貸款合約,損失慘重。
另據我國內政部警政署相關案例顯示,國內有些輕熟女也因網路交友而誤入「假投資真詐財」的騙局。無獨有偶,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消費者回報愛情詐騙較往年多。同樣是透過約會網站或應用APP,經由取信對方後騙取金錢。
消保處提醒消費者,如果透過網路結交朋友,應慎選交友對象及會面地點。另外,這種交易模式屬於消費者保護法規定的「訪問交易」,消費者可以在收受商品或接受服務7日內,以退回商品或書面方式解除契約。
而當發生消費爭議時,若與業者溝通協調仍未獲退費或妥適處理者,消費者可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網站進行線上申訴,以維護自身權益。
☆自由時報電子報提醒您,防詐騙專線︰165,報案專線︰110☆
相關新聞請見︰
「武漢肺炎專區」請點此,更多相關訊息,帶您第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