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台灣、立陶宛早有良好互動! 司法院揭兩國司法機構互動往事
圖為許宗力院長及黃昭元大法官參加WCCJ會議後,與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11名議員座談。(翻攝司法院粉專)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立陶宛將贈台灣2萬劑疫苗,引起國人關注,但事實上,台立兩國早有互動;我司法院撰文指出,除民間、政府之間的互動互助外,兩國司法機關在此前,也基於共同價值理念而有互動交流。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立陶宛雪中送炭,讓國人感受溫暖,司法院透過粉專表示,正如該國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所言「愛好自由的人們應該互相關照」,「愛好自由的人,在面對現實的壓力與困難時,會自然彼此親近,相互扶持。」。
司法院介紹,事實上,台立兩國司法機關在此前也有許多基於共同價值理念的互動交流,如2017年立陶宛憲法法院主辦的「第4屆世界憲法裁判會議」(World Conference on Constitutional Justice,WCCJ)。此會議由110個國家的憲法法院、憲法委員會或最高法院的會員組成,目的在於促進憲法裁判作為保障民主、法治及人權的關鍵要素,定期舉行區域性會議,以此促進全球憲法法院法官間的司法對話。
文中指出,此活動有來自各國憲法法院的院長及代表共約500人與會,「台灣雖然不是會員國,但立陶宛憲法法院特別來信,邀請司法院院長許宗力以貴賓身分參加,這是台灣首次受邀,意義非凡」,且立國更特別讓「我國跟其他會員國享有同等待遇」,使與會的許宗力與大法官黃昭元得一起開會交流,「讓我國大法官得以躍上國際憲法舞台」。
對此,台灣司法院則在2018年邀請立國時任憲法法院院長Dainius Žalimas來台參與司法院大法官舉辦的年度國際學術研討會,共同慶祝台灣釋憲70週年,「雖然Žalimas院長在最後一刻因故不克來台,但他仍特別準備專題演講」,並在演講中稱讚,「正因司法院大法官的付出,才使得臺灣民主憲政成為可能。儘管立陶宛與臺灣間橫亙千山萬水,大法官作成之解釋,讀來仍倍感親近,因其謹守法治原則且尊重人權,足可作為全球憲法法院的典範」。
回顧兩國司法機關互動,司法院表示,正是因「對民主、自由、法治理念的共通認同」,使兩國司法部門相知相席,也讓彼此國民願在嚴峻的疫情、險阻的現實中向彼此伸出援手,也表示未來兩國司法機關也會持續深化交流,「再次謝謝立陶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