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今年為何乾旱這麼嚴重?彭啟明揭5原因:發生頻率恐越來越高

台灣今年發生嚴重旱象,多地水庫瀕臨枯涸。圖為大壩乾旱景象。(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台灣今年發生嚴重旱象,多地水庫瀕臨枯涸。圖為大壩乾旱景象。(資料照,記者李容萍攝)

2021/05/24 00:0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今年發生嚴重旱象,多水庫瀕臨枯涸,中南部缺水情形嚴重,多地必須限水。對此,氣象專家彭啟明提出5點主要原因加以解釋,他並表示,其中氣候變遷問題,長期來看,可能使這樣的情形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彭啟明今日在臉書、天氣風險公司網頁PO文表示,造成台灣2021年上半年乾旱的原因,有5個主要原因。
第一,台灣豐水及枯水期有顯著差異,水資源能夠儲存量本就有限。
第二,2020年無颱風侵台,年雨量顯著偏少,下半年轉反聖嬰現象。
第三,反聖嬰現象發威,春雨顯著偏少。
第四,2021年五月梅雨季,太平洋高壓異常增強西伸,高溫偏少雨,梅雨鋒面偏北發展,影響台灣梅雨遲到也偏少。
「氣候變遷」,從長期來看,的確有可能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對於網友種種疑問,彭啟明也紛紛釋疑,對於許多人詢問的「為何不做人造雨?」彭啟明表示:「乾的毛巾,怎麼擠,也擠不出水來。」他說,目前各種研究所得到的數據,空中造雨效益較大,地面造雨效益相當低,若進行空中造雨的效果約在增加0%到30%左右,但一般比較讓人接受的數字是10%以下。

他表示,要證明造雨效果可能要付出極大的成本,例如飛機或遙測監測設備,且各個地區的雲種及降雨特性不同,很難一體適用。目前全球僅有少量的人造雨相關學術研究或實驗,各國人造雨多屬於商業作業活動下,造雨效果常有過度樂觀的現象。最後他說,要解決問題,全民節水才是最有效的做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